第37章 易中海的考验(1 / 2)
“嘿,您这话说得,粮本儿丢了?不能够啊!”
说易中海丢了粮本儿,槐花都不信。
那可是一家几口人的“命根子”,你就是把户口本弄丢了,也不能丢粮本儿。
60年代,也被称为“票证时代”。
现如今,每家每户,只要有老人的,应该都能翻出一些还没用完的粮票布票来。
对于“粮票”“布票”“自行车票”“工业券”……大家基本上都不陌生。
但是提到“粮本”,很多人就蒙了,还有很多人,估计听都没听过。
计划经济时期,“粮本”和“票据”一样,都是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凭证。
这是一个比成年男性的手掌,略微小上那么一圈的册子。
因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粮本的封面,有用牛皮纸的,有硬壳纸的,有用桑皮纸的……最好的是塑料皮,既防水,也不容易旧。
北京市的粮本质量较高,是用大红色塑料皮制作的封面外头,印有北京市“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北京市粮食局制”这些内容。
粮本和户口本长相类似,翻开第一页,是粮本的发行单位名称、粮本持有人姓名,以及粮本编号和粮本发放时间。
每家有哪些人,什么性别,什么工种,有多少定量的米、面、粮、油、煤炭、糖……就记在粮本儿里头。
要买东西之前,得先带着粮本儿去发票据的单位那里领票,领了多少定量的票,发票人就在粮本对应的格子里盖个章。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了粮本才能领粮票,有了粮票才能领商品粮。
这是一家人的生计所在,易中海说他家粮本儿丢了,何雨柱才不信呢。
“你啊,爱信不信,反正你一大爷家,也没余粮了。”易中海摆了摆手,示意何雨柱滚蛋。
“那全国粮票呢?一斤两斤不嫌少,三斤四斤不嫌多。”何雨柱搓了搓手
全国粮票和钞票用的是同一种纸,制作成本较高,但是没有日期限制。
一斤全国粮票,在外头能换四斤白薯,是粮票中价值最高的。
“全国粮票没有也不要紧,北京市的粮票,您老人家总该有多的吧?这玩意月底可就过期了,不如……”
傻柱不傻,何雨柱呢,更是个一点就透的老油条。
也就仗着一大爷疼他,死皮赖脸地要粮票。
“我的好一大爷,您就别拿乔了。您跟一大妈才吃多大点儿啊,就算粮本儿丢了,就凭您在厂里那地位,说补办粮本儿,也等不了多久。咱们厂啊,就算是都饿死了,也饿不着您老人家。”
“这不是我都快说对象儿了嘛,给寡妇家送粮食,容易招人闲话。我也不占您便宜,您送她家多少粮食,月底了,我再原原本本地,给您送过去,顺带,再给您整俩菜,咱爷俩儿喝两盅……”
“嘿,你是想给我做菜,还是惦记着我那儿的酒呢?”一大爷乐了。
“行了行了行了,净惦记我这点儿家底儿呢。”
见何雨柱一副死缠烂打的态势,一大爷也没辙了。
“粮本儿没丢,我回去跟你一大妈商量商量,给秦淮茹家送点儿吃的,这总成了吧?”
“哎呦喂,这感情好!”何雨柱伸出大拇指。
就在一大爷一口答应的当会儿,何雨柱脑海里就听到了系统提示。
【七日打卡成功,是否领取签到奖励?】
易中海不愧是易中海,他答应的事儿,那是必须得办成的。
东西还没送进秦寡妇家呢,系统任务就给完成了。
何雨柱冲着一大爷咧嘴一笑,一溜烟儿跑回了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