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婚期,明天!(1 / 2)
对于冉家人来说,嫁汉嫁汉,不仅仅是穿衣吃饭。
在德国出生的秋叶,对伴侣的要求,还有灵魂上的契合。
这年头,上进的小伙子多,条件儿好的小伙儿也不少,长得俊的小伙儿,那就更多了。
何雨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他那一手厨艺,而是他对人对事独到的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穿越者,何雨柱有着更为广阔、全面的视角。
60年代的大学生,归国华侨,知识分子,说起来稀罕。
可真论起知识储备,还真跟21世纪,经历过信息革命洗礼,每天接收海量新闻的大学生比不了。
上短视频网站上随便瞅瞅,大到国际局势分析,小到生活小窍门的妙用,应有尽有。
短短几句话,就能改变冉秋叶的人生轨迹。
这样的人,可不仅仅只是个厨子。
用后世情感投资专家的话说,那是优质的潜力股啊!
别看人都三十多岁了,年龄不小了还没成家。
就何雨柱这眼界,一般女人,配得上他?
或者是,他看得上什么样儿的女人?
能被何雨柱看上,从侧面证明了,咱们家秋叶,也不差嘛。
“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那介绍信,可能,不大好开。”
冉妈提出了自己担忧。
这个年头,结婚不是去民政局,而是去街道办。
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普遍的恋爱模式,是“先结婚后恋爱”。
如果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就由领导来牵线搭桥。
但,何雨柱和冉秋叶,算得上是“自由恋爱”。
虽然冉秋叶是红星轧钢厂厂办小学的老师,可介绍人,还是三大爷。
三大爷无官无职,只是四合院儿里的大爷,到街道办去,不知道能不能说得上话。
“这您就不担心了。”
冉秋叶笑得非常阳光:“您当我给那阎老师的全国粮票,是白给的?”
“两斤全国粮票,够麻烦他为咱们跑腿了。”何雨柱想起电视剧里那剧情,随口接了句。
“嘿,你怎么知道是两斤?”
冉秋叶乐了。
电视剧里,三大爷家为了自行车的使用权,专门开了个小会。
堪称是全剧里的名场面。
何雨柱当然记得三大爷的台词。
他只是嘿嘿一笑:“猜的。”
“猜得真准。”
大家哄笑。
“那,先办酒,等元宵过了,介绍信开了再领证。过年,街道办那边儿不上班,也不急着这一天两天的。”
春节放假,一般是从年三十的下午开始放。
部分单位比较人性化,考虑到有同志过年回老家的问题,会提前一点儿。
“初七街道办就上班儿了,那天估计事儿也多,初八人估计少点儿,那时候领证最好。”
冉爸提议。
“不成不成,还得缓缓。”
冉妈道:“十一吧,我查了《万年历》,从初七到初十,不是诸事不宜,就是不宜结婚。”
她是教语文的,对玄学,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了解。
当年在德国的时候,她的导师就是一位着名的汉学家。
一个德国老头儿,在德国工业化最起步的那段时间,没埋头钻研物理、机械什么,反倒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尤其是天文、历法这些东西,尤其感兴趣。
也因为这点儿,战后美国收拢德国科学家的时候,压根儿没考虑过朱爱红的导师。
朱爱红女士回到国内,买的第一本儿书,不是“红宝书”,而是一本“万年历”。
虽然里头记载了很多婚丧嫁娶的忌讳,有封建迷信的成分在。
但,这毕竟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阳历与阴历日期的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