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终至白鹿洞(1 / 2)
王青云二人一路行进,倒也没费什么银两,因为这里水网密布,草长林密,很多时候都是牛虎自己打猎为食,只有偶尔路过城镇的时候补充一些米盐调料这些东西。
王青云二人的脚程比想象中快不少,到达庐州府的时候才七月二十,这也托了天气的缘故,一路上都是晴空万里,只不过一进庐州城,这天好像怎么也兜不住一样,哗哗的下了起来。
王青云二人被浇了透心凉,只好找了客栈休息。
庐州城不是淮南道的府城,所以城池并不算太大,但是也要比朔平大不少。
整体看来,南方的生活水平确实要比朔平府和整个河南道好上不少,也许是因为降水多,物产丰富的缘故吧。越往南大家的生活越富足,王青云还以为南方并没有怎么开发呢,结果和自己想法迥异。
天空阴沉的厉害,却是雨水不绝,雷光不见。
王青云以为最多可能三五天的雨水,一直下到八月初二,王青云都能够想象到各处的河水现在是什么情况,每天城门口都有传令兵从四处传来消息又出去,这些都是防洪汛兵,随时报告险情,随时监控河流,这些汛兵也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诸如山洪,泥石流,塌方,倒树等,这些都是十分严重的次生灾害。
从另一方面看,庐州府的官员还是尽职尽责的,虽然不时有塌房,山洪等消息传来,但是府衙一直在四处协调疏散工作,城里也涌进了不少疏散人群,安置也算妥当。
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看样子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了。
王青云的家乡清河县,自王青云记事起就没有这么下雨的,最多一连下个两三天,没有这样一连十多天都在下雨的。
好在白鹿洞书院距离庐州城并不远,最多一日路程,所以王青云也不着急。
这几天王青云住的客栈陆陆续续又住进了不少的书生,看样子都是到白鹿洞书院求学的,如果白鹿洞书院不收他们还可以到庐山书院就读,相距也不远。
王青云也没有过多接触,实际是这些拖家带口的少爷们并不在意衣着质朴的王青云,主要是王青云也没有精致的衣服,最好的衣服还是小时候踢球时陆管事给做的衣服,不过早就不能穿了,王青云现在穿的衣服都是王母一针一线自己缝的,在上河村里可谓上品,在上阳镇里也属不错,但是在富庶的庐州城就有些不够看了。
不过王青云倒也听得不少消息,比如白鹿洞书院有“四大书院之首”“海内第一书院之城”(因为剧情需要设定有所修改,友友们千万别较真,感谢)之称。
一寸光阴一寸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典故都出自这里。
自大魏初创四大书院时就屹立不倒,最初并不是墨家所有,而是儒家所有,因为政治中心不在这里,儒家搬离,墨家入住,相当于院系调整,由此儒家搬至更靠近权力中心的应天书院,墨家独享风景优美的白鹿洞书院。
这也才有“四大书院之首”的美誉,承接儒家旧制,开创墨家流派,九儒峰也是因为当时未搬离的九位儒家大儒所立,至今儒学氛围浓郁。
听到大家讲述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王青云听得也津津有味。
起初白鹿洞书院并不叫白鹿洞书院,由于第一任山长儒家大儒李博(有修改,剧情需要)在此教书时,经常喂养山间白鹿,甚至有白鹿随李博下山买菜,买书,李博自然十分喜欢,所以订立院规,规定山间白鹿也是此间书院学生,附近山民就该叫这里为白鹿洞书院,李博索性直接改了名字,自此白鹿洞书院就被传遍四海八荒。
现在书院学生碰见山间白鹿也会尊称一句学长,更有甚者跑到山野里边寻找白鹿,祈求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