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耶律阿保机和密信(2 / 2)
李裕收到两封密信。
一封是从岐地发出,直接送到妙成天手里,然后转递到他这里,信中内容除却部分是战事之外,剩下相当多的都是关于岐地的建设,并在信的结尾提了一嘴李星云。
李裕看了一眼,女帝在信中提出了几个问题,都是关于他那日塞进女帝袖口的密信,信中记载了李裕整合多年的关于治国的构想。
大都结合了唐代后面几个王朝的经验,他也没打算将现代社会的各种东西安插在这个时代。
超前一两百年,当世的人或许还能接受,超前一千多年,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李裕提笔回信,将女帝一应疑问全部解答。
“文武军官的培养体系创新起来并不难做,可军队战斗力要想提高,耕战制度反而是束缚,可五代的生产力还不如盛唐,哪里有这么多粮食去养一支强劲且大规模的脱产军队。”
解答完女帝的疑问,李裕也心知再优秀的体系和制度,都依托于生产力。
封建王朝,生产力的关键就体现在农业上,农业首先要满足小民生存的根本,只有生存问题满足了,才能考虑其他各方面的事情。
于是李裕提笔又写下‘天下之乱出于诸侯,然根基在民,民为水而饲游鱼……’
通篇大论,写了百姓的关键问题就在农业生产,要‘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寥寥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却是历代王朝都头疼不已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情况往往都是耕者无其田,田地都聚集在富人、权贵手中,一代王朝越是往后发展,越是如此。
直到王朝破裂,再度重新整合,进行分配,然后又陷入从良性到恶性的循环之中。
解决这个问题很难,至少就目前的条件,所以李裕只能退而求其次,继续延续唐代以来的屯田制,不过加入了后世的一些屯田细分。
李裕在信中告诉女帝,可将全国监牢中的犯人,根据犯罪程度轻重,发配去开垦荒地,以减轻罪状。
由异族移民而来,或逃避战乱移民的,也去垦荒种地,用来换取移民凭证和个人私田。
此外,鼓励各类商人募民到边郡开荒种田,以粮草来换取政府给予的各种凭证,比如盐引之类。开垦荒地、粮草供应多者,则可获得经商的额外便利权。
针对商人,李裕则多番告诫女帝,要在细枝末节上多下功夫,免得被商人钻各种空子。
李裕则建议女帝可以将漠北逃难而来的移民分门别类,将善于放牧、手艺、耕田等细分出来,鼓励他们去岐地西北开荒种植、圈地养马,鼓励手工艺人改制各种器具,包括农业生产、军事工程、民生建造等方方面面。
军屯制依然可以用,但可以细分一下,分军屯、边屯,现在正值战时,不打仗的地方务必施行,打仗地地方则先放一放,全力待战。
此时正值攻城略地,势必有大量的流民,可在他们身上推行此类种种政策。
流民已经不是人了,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做有饭吃,他们根本不会考虑你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流民也是最适合吸收新政策的群体。
李裕本想搞个明代的摊丁入亩、一条鞭法,但明代之所以可以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因为白银流入量大,能在各种赋税上以银两货币等代替实物征收,免除路上储存运输等耗损。
最后一想还是放弃了,无他,这个时代用不起这样的政策。
事实上别说唐代,就是往后几百年的宋王朝,也没办法实行,上交的赋税大多只能是实物,在运送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所损耗。
所以李裕看上晋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往东吞并,很容易抵达海面。
届时可往扶桑而去,那地方此时贫弱不堪,银山却众多,等待友邦帮忙开采。
白银大量流入,便可短暂的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他只要立足的晋地和岐地富庶起来,富庶到无人能敌的程度,就可以向北而攻蛮狄,向南而取州地,统一天下。
书信很快发了出去,女帝收信矗立良久,直到身边人提醒,她才发现看完李裕所写,太阳已从正中落入西山之下。
李裕所写不仅仅是大致纲目,还有细枝末节,甚至让她感觉李裕就在身边亲自指教一般。
看得女帝心潮澎湃,面色红润,将书信紧紧按在峰峦之间,表情可以用惊异来形容。
“如此何止天下可取,他或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比盛唐还强大、还恐怖的超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