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大青山(2 / 2)
这些刘三九还并不知晓。
走过了一村又一村,翻越了一山又一山,一晃四年过去了,如今重新踏上去往大青山的路,让他的心里百感交集。
最后来到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叫五道河镇。
这里距大青山只有三四十里的路程了,也是居住在离大青山最近的一个村镇。
刘三九对这里还是熟悉,他在大青山住的时候,义父詹洪奎曾几次带着他到过镇里来吃饭。
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这里有一条官道与几个县城相连接,也是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
詹洪奎之所以把匪巢选在了这里,就是看重了这里的地理位置。
大青山虽然靠近官道,但这里却十分安全,因为官道与大青山之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这里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官兵根本不敢冒然进入。
刘三九打算在这里住上一晚,明天一气就能赶到大青山。
走进镇子里,看着这个记忆中熟悉的街道,似乎还有种亲切的感觉。
詹洪奎在的时候,与五道河镇镇长相处的十分融洽,两人都有不成文的约定。
一是大青山的人不骚扰五道河镇本地的居民。
二是大青山对五道河镇的安全施以保护,但有外来土匪和暴徒侵害,由大青山负责武力干涉。
三是每年五道河要保证大青山的粮食供给。
四是大青山的人进镇子里可以自由消费,但凡有强抢者由大青山按山规处理,地方不得干涉。
这最后一条的重点主要是针对一些好色之徒定下的规矩。
镇子里有个春祥茶馆,说是茶馆实际就是一家妓院,镇子里还有一些寡妇和半掩门专门靠大青山的土匪养活。
但只要是一方花钱,一方自愿,大青山和地方都不干涉,约束的是那些强抢民女的事件发生。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因此大青山和五道河镇一直是相安无事。
土匪们也常下山吃吃喝喝或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有的土匪还要在哪个女人家里住上一晚。
周边土匪知道这是大青山的地盘,也从不再进五道河,形成了道上不成文的规矩。
虽然周边土匪多滋,小镇反倒成了一方清净之地,又守在官道上,这里自然十分的热闹。
刘三九走进一家饭馆,这是镇子里最大的一家酒店,名字也很好听,叫“馨膳阁酒家”是这个镇子上唯一的一家两层建筑,坐落在镇子的正街上,十分的亮眼。
刘三九故意找个靠窗的僻静之处坐下,要了几道荤菜,独自的吃了起来。
这个店的老板姓贾,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刘三九认识他,他当然也认识刘三九。詹洪奎带在身边的孩子他哪敢不认识啊。
在刘三九进城上学的第三年,贾老板就病逝了,留下了一儿三女,儿子排行老小,叫贾昌进,这么大的家业就传给了这个小儿子。
贾昌进是个十分精明的孩子,也十分健谈,并上过几年私塾,有些文化,与刘三九很能谈得来,刘三九一来馨膳阁便找贾昌进玩耍,虽然贾家少爷长刘三九七八岁,但两人十分投缘,还说的来。
刘三九走进“馨膳阁酒家”与贾昌进照了个正脸,可这位贾老板根本没有认出来他。
这也难怪,在大青山时,刘三九还是个十几岁的白面少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刘三九已生的人高马大,一脸黑黢黢的连鬓胡子爬满了半张脸,这无论如何也认不出来了。
可今天见贾老板却是一脸的苦相,安顿好客人后,便独自坐扶在柜台那儿唉声叹气。
刘三九倒也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的吃饭。
可隐隐有女人的哭啼声从大堂的后屋里传了过来,让他大感不快。
贾老板也感到了几桌客人脸上现出的不悦神情。
哭声越来越大,贾老板不得不走到后堂门口故意冲着后院道:“别哭哭啼啼了,让客人吃个消停饭吧!”
刘三九邻桌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进屋,他就看见那两把横躺在饭桌上的大刀。不问便知,这是两个习武之人,但看着并不像是土匪。
男的大约有三十多岁,身体健硕,有点赤红面,相貌不俗。
女人的年龄看来要小一些,但全然没有一点女人的柔弱之气,有的是男人一样健硕的身板,发髻高盘,两眼炯炯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