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数据背后(2 / 2)
李健还想建议对方收购一家B市的上市地产公司,见俩人都是志不在此,下面的话就没有说出来。
不懂地产行业,但不妨碍李健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看待收购问题。B市的上市公司中,有几家就是专门经营地产项目的。这几家公司要钱有钱,要地有地,但就是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全部属于微利或者亏损企业。而其中,最严重的有两家,临港地产和韩氏地产。
在研究股票的时候,李健发现,这两家公司是整个B市地产类公司中亏损最严重的。但是与他们的亏损相对应的是净资产奇高,几乎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股票价格。事出反常必有妖,因为对这种公司没有兴趣,所以在选择投资目标的时候,这样的公司都不会进入自己的视线。
说到李氏集团要到内地做地产项目,李健就想起了G市的地产公司。他是想推荐给对面这俩老头,如果操作得当,收购其中一家,效果可能会好于新开一家公司。
做地产项目的老手,往往习惯于使用很少的资金来撬动庞大的项目。甚至有一些胆量足够,人脉足够的业内翘楚,更会使用银行的授信额度来完成对项目的操盘,这就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道理,过程听起来也是很简单,融资、拿地、开工、融资,一个完整的链条,得益于每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这里,人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到内地投资地产项目,李建成自然知道人脉的重要性,所以,借着喝茶闲聊就跟李健吐露了自己即想要进军内地,有苦于没有门路的苦楚,可惜的是李健也表现出了无能为力。
思考了片刻,李健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向对方说出来,至少他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两家公司,被推荐给了李建成。李健特意强调,从投资的角度看待这两家公司,净资产的高数值,意味着这两家公司有实体化的资产被弱化了,地产公司的实质化资产,用脚趾头想想都是令人兴奋的,因为,这种实质性的资产,很可能来自于没有运作计划的土地。
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了,李建成和王昱然,浸淫在地产行业很多年,他们看待公司的角度,是有没有地皮?有没有项目?楼盘的位置如何?等等 一系列能肉眼可见的资产。
李健的角度,就是一个投资人的正常心理反应,看公司,看的是各项数据,然后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普通人通过眼睛无法看到的背后真相。
一个是看,一个是想,不能说谁的水平高,谁的观点准确,只能说是习惯不同。一个善于把握实业,一个善于研究虚拟。
听了这家伙的判断,对方俩人都频频点头,看似对李健的观点都很认同。余下的,就是派人去实地考察一番,和两家公司的领导层做个接触,看看能不能达成收购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