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温度计(1 / 2)
一番指责让长孙冲心情很好,哼着小曲,蹦蹦跳跳朝着自己的院落走去,又顺路从库房里拎了两瓶三勒浆。
唐朝美酒繁多,知名的美酒有数十之多。
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
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
这还不算光禄寺御酒春暴、秋清,宫廷御宴酒富水春。
至于这三勒浆则是一种从波斯传来的酒,所谓三勒,分别为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唐朝之前,三勒只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煎水服用,按照孙思邈的记录,这药材甘寒无毒,主风虚热。
后由波斯人带来了酿造方法,既有酒香、又有药用的三勒浆吸引了长安百姓的目光,之后才逐渐在大唐流传开来。
长孙冲选三勒浆倒不是因为有多好喝或是自己喜欢,主要是这种酒便宜,万一失败糟蹋了不心疼。
慢慢悠悠的走进自己院落的侧房,关上房门,长孙冲伸了个懒腰,开始了蒸馏酒的制作。
先将这三勒浆先倒进大口烧瓶中,再慢慢倒进了蒸馏瓶中。
蒸馏瓶的盖子,长孙冲没有选择平时用的塞子,而是选择了一个顶端开设小孔的软木塞。
接着翻开一旁架子上的一个木盒子,小心翼翼的从中掏出了一个里面灌着石油的温度计。
长孙冲轻手轻脚的将这温度计塞进了预留好的小孔之中。
不怪长孙冲小心,是这温度计制造起来太过麻烦。
琉璃坊的熟练工,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堪堪做出几个,还要按长孙冲的要求在里面细细的腔内灌入石脂水,最后累死累活,就造出来这一个可用的。
零度结冰,百度沸腾,再加上一个自己三十六点八度的体温,用这几个标志性的温度,长孙冲造出了一个有些许误差的温度计。
塞子盖到琉璃瓶上,长孙冲又轻轻的将这温度计往里捅了一捅,让它的下端刚好可以浸没在酒液的中央。
接着点燃酒精灯,死死地盯着温度计的变化。
长孙冲眯了眯眼,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甲醇的沸点在六十度左右,而酒精的沸点在七十度往上,因此这就要求温度计的指数要在七十度,先将甲醛去除喝起来才能安全一些。
三次蒸馏之后,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自己蒸馏好的酒液,记下此时的酒液液面高度和去除烧杯重量之后酒液的净重。
再倒出酒液,擦干烧杯,倒入相同体积的清水。
将用酒液重量除以水的重量所得出来的数字,和系统给的乙醇密度表相对照,便可测出这酒液的度数。
过程挺简单,但是用这破毛笔列竖式实在麻烦,关键这玩意还要算到小数点后三位。
0.925
长孙冲算了三遍,都是这个数字,其相对应的度数则为52.7度。
长孙冲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度数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