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扳倒最后一根柱子(1 / 2)
香气,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屈原在《楚辞》里歌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文人四大雅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大隐隐于市,这四般闲事,是文人士大夫在追求隐逸雅致的生活时,自然滋生出的一种休闲行为,经过历代好事者,不断地推敲打磨,传承发扬,逐渐成为中国雅文化和精致生活的标准典范。
女英不但貌美如花,精通琴棋书画,尤好焚香,还能自出巧思制造一些焚香的雅器。“闲坐印香烧,满户松柏气”,女英坐于其中,在这氤氲的云雾中,望去宛如仙子下凡。
帐中安寝时,女英用鹅梨蒸沉香,用沉香一两细锉,把十只鹅梨研磨成汁,置于银器内,将梨汁蒸干即成。借着沉香袅袅的氤氲在床帐中慢慢上升,伴着一丝清淡果香,叫人怎能不安睡?女英还为其取名曰“鹅梨帐中香”。
雅人雅事雅器带来的慢生活,让李煜对女英的恩宠甚至超过了大周后娥皇,大周后没了,女英成功上位,完全填补了李煜的情感空间,宫内皆称女英为“小周后”。
由于女英年龄太小,未到出嫁年龄,就被李煜留在宫中“待年”。“待年”,也就是等人来提亲,国主的情人,又有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来提亲。
乾德三年(965)十月,钟太后病逝,李煜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开宝元年(968),李煜的母丧期满。这一年,“小周后”十九岁,为了能够让女英名正言顺地晋升国后,李煜迫不及待地宣布迎娶女英。
李煜和“小周后”女英,绝对是南唐最吸粉的两位绯闻人物,那些发生在皇宫里的姐夫和小姨子的风流韵事,早已在金陵城传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
国主娶媳妇,这么吸人眼球的大新闻,搞得金陵城万人空巷,大家都想一睹小周后的花容月貌,更想一观国主的真容。迎亲这天,天还未亮,整个金陵城万人空巷,街道两旁、树上、院墙上、屋顶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都想领略一下皇家迎亲的浩大场面。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一件乐极生悲的事情,有一栋老旧的房屋,由于屋顶站立的人太多,发生坍塌,导致很多人被埋在里面,死于非命。
女英名正言顺地成为南唐“小周后”,李煜也终于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坚实的承诺。
◆绝代风华
李煜让人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小周后的宫殿墙壁,用玳瑁做钉子,用绿宝石镶嵌窗格,窗子糊着红罗纱。
李煜还在殿外种满了梅花,在花间设置了几处彩画木亭,只能容纳二个人入座,供他和小周后二人在此赏花饮酒。
小周后喜爱绿色,艳妆高髻,青碧华裳,群裾飘扬,逸韵风生,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望之如神仙中人物。妃嫔宫女便都争相效仿,无论胖瘦,南唐宫闱尽着碧色衣裳,大有东施效颦之嫌。
《宋史•南唐世家》载:李煜有一妃子染成了一匹绢,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丝帛因为沾上露水,起了变化,竟然染出了很鲜艳的绿色。李煜与小周后见了,觉得甚好,后来大家都按照此法,以露水染碧为衣,并且把这种绿色叫做“天水碧”。
“杨柳南朝树,芙蓉北苑妆”。大宋户部尚书陶谷《清异录•妆饰》载:后主李煜将建阳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异,令宫嫔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施于额上,名为“北苑妆”。
妃嫔宫人,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衣袂飘扬,远远望去,好似月殿嫦娥,广寒仙子下凡一般,别具风韵。
小周后与后主李煜日夕研究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消遣时光。
他们将茶乳作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李煜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通统汇集起来,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或煎作羹汤,多至九十二种。皆是芬芳袭人,入口清香。
李煜对于每种肴馔,亲自题名,刊入食谱。命御厨师将新制食品配合齐全,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名叫“内香筵”。
夜里,李煜不点蜡烛,宫殿都悬挂着夜明珠,到了晚上,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昼。
南唐深宫之内,李煜和小周后,二人势必将这人间浪漫进行到底。
戏子误国,娱乐至死,伪娘灭族。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这种嘻哈的浪漫,一个国家如果只是轻歌曼舞,歌舞升平,伪娘遍地,那么离最危险的时刻也就不远了。
男人要有阳刚,要更爷们儿一点,赵匡胤就属于那种人狠话不多,话糙理不糙的一代帝王。相对于李煜,他更讲究实用主义,焚香插花实现不了国家一统,也不能解决百姓温饱,如此靡靡之乐,在大宋的龙庭,难觅踪影。在收复了后蜀之后,赵匡胤又将目光投向了南汉。
◆降尊认怂
大宋开宝三年(970),赵匡胤在讨伐南汉之前,诏告李煜:你给刘鋹写一封信,劝他马上投降。愤怒至极的刘鋹撕毁了李煜这封堪称最牛掰的劝降信,扣押了南唐的使者,回信李煜,把他臭骂了一顿。
开宝四年(971)二月,赵匡胤灭南汉,平定岭南,之后屯兵汉阳。
《史记•项羽本纪》中,樊哙曾对刘邦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的南唐就是大宋嘴边的一块鱼肉,只要想吃,随时可以拿去。
李煜万分恐慌,找不出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只能搬出他善用的认怂战术,向赵匡胤上表,祈求赵匡胤怜悯,能够保存住南唐的国号。
李煜又都有哪些怂操作呢?
一、“会岭南平,煜惧,上表,遂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李煜上表,请求去除国号“唐”,自己将“唐国主”改称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赵匡胤同意。
二、“上表请所赐诏呼名,许之。”
一般长辈给晚辈写信的时候都是直呼其名,李煜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大宋皇帝以后再给李煜写信下诏,可以直呼其名,比如:李煜(收)、李煜(亲启)等,以求降低自己的身份。赵匡胤同意。
三、“煜又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名中央机构。
为了避讳正朔,显示自己对大宋的彻底臣服,李煜继续贯彻“降制示尊”基本国策,主动降低自己的政权级别,放弃尊严,只求能够偏安一隅、苟且偷安。
开宝五年(972)正月,李煜下令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把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御史台改称司宪府、翰林改称文馆、枢密院改称光政院。
四、“降封诸王为国公,官号多所改易。”
将南唐诸王的称号降称为“公”,自己的弟弟李从善,从郑王降为楚国公。
五、摘除皇宫宫殿象征皇权的鸱吻。
龙生九子,鸱吻是龙王的儿子,又叫鱼龙,是鱼和龙的结合体,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从汉武帝时起,建造宫殿时都会放上鸱吻,古代惯例是:鸱吻只能是皇帝用,百姓家绝对不能用。
中主李璟时,虽然嘴上说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的殿脊的兽头都设有鸱吻。李煜继位南唐国主后,—听说大宋使者要来了,李煜就命人搬梯子上房将殿脊的鸱吻撤去,使者走后再把殿脊的鸱吻复原。这次,李煜下令撤去鸱吻,不再使用。
六、由穿黄袍改成穿紫袍。
古代的皇袍是黄色的,黄色也是皇家御用颜色。大宋官员的官服是紫色的,—听说大宋使者要来了,李煜赶紧换上紫色的官袍,宋使一走,李煜把衣服再换回来。
七、金鸡成怪鸟。
按照金凤颁诏的礼仪,凡遇新帝即位、国家庆典、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举行颁诏仪式。届时,皇帝要在皇宫城楼的大殿上宣布圣旨,然后将诏书放在一只金鸡的嘴里,顺墙送至城下,礼部官员在城下跪拜迎接,然后用快马分送至全国各地,布告天下。
现在李煜尴尬了,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江南国主”,这种“金凤颁诏”,赵匡胤可以有,李煜不可以有,再使用这种金凤颁诏的仪式,就是“僭越之罪”。
大宋使者在宫殿前发现了这只“大金鸡”,报告给了赵匡胤,赵匡胤很生气,就质问南唐的使臣陆昭苻,陆昭苻立刻辩解道:“陛下,此非金鸡乃怪鸟耳!”
一听此言,赵匡胤禁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情也就算糊弄过去了。李煜听闻此事,“吓死宝宝了”,赶紧命人把这只金鸡收了起来,再也不敢使用。
八、“长春节,别贡钱三十万,遂以为常。”
开宝五年(972)二月二十六日,李煜派遣他的七弟郑王李从善到东京,为赵匡胤过生日。这次他给赵匡胤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贡钱三十万贯,这事以后都成了惯例。
赵匡胤也不客气,照单全收,还趁机将李从善留在了东京,晋封他为泰宁节度使,在汴阳坊赏赐一处大宅院,李从善挂职留宋,实际上给扣下来当了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