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待我刀兵,还之刀兵!(2 / 2)
“兵贵神速。”
“孤今日就要荡平草原各部!”
“擂鼓!”
“聚兵!”
“末将遵命!”
咚咚咚!
咚咚咚!
“传孤将令!”
“三千营调骑兵五万,重弩手万余,兵卒万人。以张樊为主帅,即可向东百里,直扑草原科尔沁部!”
“安阳卫,羽林卫以魏国公徐辉祖为主帅。抽调骑兵五万人土扈部去。”
“云麾卫抽调骑兵五万,以陈大为主帅,直扑准噶尔残部去。”
“就按照他们草原的规矩办,不过不是不杀高不过马背的孩子,也不是不杀女人老人。”
“披甲者一律斩杀!”
“未皮甲者,不论男女老少,一律送回大明。”
“修桥铺路,修筑城池,疏通运河,到处都要人。”
“通传牛海城。”
“他们乃是最低等,但有不轨,可不经请示,不问缘由,直接打杀!”
“待我刀兵!”
“孤必还之刀兵!”
“让他们也体验体验做奴才的感觉!”
“末将遵命!”
大军开始调动了起来。
朝着三个方向开拔。
朱瞻基则是看着眼前的陈庆之道:“白袍军骑兵一万,羽林卫,安阳卫,三千营,云麾卫剩余共计骑兵八万。”
“以白袍军为先锋。”
“其余为侧翼!”
“直扑北地烽燧堡!”
“其余各部以万人为一队,手持重弩,可遥遥跟来,顺便猎杀漏网之鱼。”
“属下明白!”
“于谦起身就朝着身后去了。”
烽燧堡是当年康麻子为了防着准噶尔设立的宣化之前的屏障。
烽燧堡群!
首尾相连。
足足百余座。
每座烽燧堡上都有千人的精锐。
互相照应。
十分的好用。
只不过如今略微有些不同,乾隆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彰显天下太平,四海归心。
将原本十分巧妙的烽燧连城了一片。
更像是城池。
派遣了一名亲信将领拥兵八万镇守,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而且是草原各部的骑兵。。
“用他们的人来守着他们的同族!”
“更是能彰显乾隆盛世不是吗?”
烽燧堡守将乃是乾隆的亲信。
当朝算是名声不小的武将纳亲。(前面哪个姓氏太蹩脚,不写了。)
纳亲也算是久经战阵。
得到了手下的通报。
一点都不带犹豫的披甲就带着大军悍然出城。
毕竟如今的大清比起来草原各部不知道强了多少。
这就是行走的军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