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入川(1 / 2)
此时的天武第二军四个旅还在赶路,与赵玉墨来时翻山越岭不同,此刻一万七千人,拉着战车辎重便只能寻正经的道路行走。
行军自然不能和逃难来广州一般随心所欲,好在所到之处都已自行光复,既无需攻城掠地又不怕蒙鞑来袭。
所经荆湖各州县,闻王师要去光复川峡四路,这沿途犒赏军饷者众,士卒们也不愁吃喝,只管低头赶路便是。
经史蒙卿提议,大军正由怀化往武陵桃源而去,意图在洞庭湖弄些船只沿水路经江陵、夷陵由巴东、巫山、瞿塘关入川。
再不济也可以从巴东走陆路经建始、清江入川。水陆两路最终都由涪陵入重庆,再往合州钓鱼城而去。
等来到武陵很轻松便寻得了许多中小船只,数量虽多可这些船家都说此刻不敢渡过白狗峡(现兵书宝剑峡)。
白狗峡水流湍急礁石密布,逆水行舟还需拉纤才可,莫说是大船,便是小船也过不去。
又问能不能从宜都转夷水去清江(今恩施),说是夷水比白狗峡更难走,只有舢板尚可通行。
沿江而上的美好愿望被现实破灭了,天武第二军只得雇了这些渔船货船,把他们运到宜昌,再往巴东而去。
等到了宜昌,许多当地百姓和川蜀逃亡出来的民众挤在岸边欢呼观望。
民人听闻王师要光复川峡拯救钓鱼城,便有人自告奋勇要来做向导,说是认得一条道路不需一月便可直达清江(恩施)。
赵玉墨和史蒙卿闻言大喜,急忙让人领了过来。
来人四十来岁,中等身材,虽是衣着简朴,却不似寻常农夫疍户。
“你是何人,如何识得这夷陵到清江的道路?”
来人倒是不卑不亢,叉手说道:“回统制,某乃襄阳人士,姓孟名飞,在此间做的私盐买卖,故此认得路径。”
赵玉墨听了点点头,那史蒙卿却是听了一惊,出声问道:“孟飞,在朝廷官员面前说自己是私盐贩子,你怕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人总要吃饭吃盐,天下大乱谋条活路罢了。”孟飞神态自若不以为意。
史蒙卿笑了笑扯开话题,“这路径可好走,有多宽?”
“回统制,此路长七百里,宽处不及丈,窄处三四尺。虽是山路,可也好走得很。”
赵玉墨摇摇头,“如此之窄怎能通行,我看还是走巴东道路吧。”
孟飞叉手说道:“这位统制当是川蜀人士,可未必走过巴东的道路。那才是天险,最窄处只能侧身而行,大军想过巫山怕是更难。”
赵玉墨除了翻山越岭跑去广州这么一次,生下来就没离开重庆多远过,更别说出川了。史蒙卿一个江南人士,除了手上有张地图,读过些描写蜀地的书,那对蜀地难行也根本没有具体概念。
两人听孟飞这么一说,面面相觑心中更是犯难,这战车可如何运到重庆去。
“两位将军可是为了辎重运输之事烦恼?”孟飞欠身问道。
史蒙卿闻言一喜,“你可有良策?”
“良策未有,不过某有两百余头川马,可供王师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