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纺纱(2 / 2)
要规模化生产棉布赵昰自己是搞不定的,开办纺织厂目前不现实,蒸汽机还没有搞出来,只能一家一户找手工劳动者。
这事情官办显然不妥,官员又不懂具体操作,劳民伤财最后还被人中饱私囊。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一个从事丝帛买卖的家族去处理,而且还得是忠臣良将之后,政治上要可靠。
多番打听之后,确定了随朝廷南渡的温州南家。
这温州南家便是跟着赵构一起跑路的徐州通判南巘一支,流传几代之后便在温州泉州福建一带以经商为业,也算一方豪商。
赵昰舢板朝廷跑路的时候,这南家捐了一大笔财货,也跟着上了舢板。
南家以前就是福建广东一带最大的丝帛商家,原本手中本就有桑园无数,兼收购生丝贩卖布匹。朝中衣赐丝帛原本就由南家负责,可谓根红苗正,又是行家里手。
南家虽是受了兵祸流离失所,可人脉路径具在,这回广州没多久就把买卖又做了回来。是两广督造棉布棉服的不二人选。
这棉花收割虽然还有时日,可事情就要先定下来。于是赵昰让内侍去寻南家的族长前来商谈。
第二日,南家却遣派了个二十来岁的女子过来。
赵昰虽是个现代灵魂,可见到个女子代表家族不免有些惊讶。
“官家万安,民女南嬛。我爹爹卧榻多日无法面圣,故此由我前来。”
“你家便没有男丁?”
“我大哥去了占婆任职,二哥在江璆将军麾下效力,家中便只有我一女子在。原本这家中买卖也都是由我操办,故此由我前来。”
“你家可有能力接下这棉布纺织之事?”
“民女也随朝廷去的琼崖,在那里也学了熟黎的脱子和纺纱之术。家中几个仆妇皆善此道,只需稍作改进,配上水车便可事半功倍。”南嬛低首说道:“这织布机原本就有,棉布原本也有人纺织售卖,只不过量少价廉不多见罢了。只要发动两广各族女子,朝廷定价收购,市面流通售卖,这纺织棉布之事当是不难。”
“不错,只要你们南家牵头,把这棉线做出来,这棉布便可由一家一户前去纺织。”赵昰点点头:“这样吧,今年的棉花收进府库便卖于你家,你去建造一纺纱作坊。以后对外售卖棉纱。不过还需加道弹棉花的工序。”
“请问官家,何谓弹棉花?”
“用竹木做一大弓,以羊肠等物为弦,将棉花弹松,所得棉絮要优于以往数倍。”
“民女记下了。”
“这纺纱乃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大事,便由你家牵头去做,做得越大越好。不要辜负了朝廷对你南家的信任。”
“民女一家定当尽心尽力,不负官家所托。”
赵昰遣退了南小娘子,心中暗道:这棉纺织技术最早起源于海南黎族人民,后来黄道婆把这个技术带到松江,从此拉开了松江被服满天下的手工业时代。不过要说所有的革新都是黄道婆一人发明也未免有些夸张,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