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夏风云录 > 第51章 经抚不和

第51章 经抚不和(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小农女  人在异界,养的宠物可以灭世  穿越六零年代宿主劝你要善良  三岁的我,百兽团宠很正常叭?  军婚超极甜:七零兵哥哄我生二胎  当系统赋我千亿倍战力,我无敌了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顶香出马的那些年  末世:复刻诸天万界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二个矛盾冲突是毛文龙功过问题。在联合朝鲜方面,大夏君臣心里其实也明白,让朝鲜出兵是不可能的,但暗中资助粮草是可行的。

“平买于朝鲜东山一带,谅该国惧贼并吞之祸,感我拒倭之恩,必不忍推托”。

所谓的联合朝鲜,具体来说就是在朝鲜义州地区秘密设立据点,招募逃亡辽民为兵,同时联合登莱水兵,不断侵扰大金与朝鲜边境和大金沿海一带。

虽然熊廷弼、王化贞两人在这一战略思想上基本一致,但实际操作上又各自为政。熊廷弼这边派出梁之垣领兵2500人前去朝鲜。王化贞这边则派出毛文龙领兵220人,前去朝鲜。结果是毛文龙这边先立功了,便是有名的镇江之捷。

大金东南边境的镇江,位于鸭绿江入海口,与朝鲜隔江相望。镇江人民并不服大金的统治,屡屡起义。所以,在镇江搞事情,有群众基础。

趁着镇江城主佟养元出城镇压民变,镇江有一生员叫王一宁,前往朝鲜,意图借兵攻打镇江,刚好遇上了毛文龙。王一宁、毛文龙两人一商议,便让王一宁回去策反降金汉将,做内应。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晚上,毛文龙带兵潜入镇江。镇江中军陈良策、生员王一宁等人叛变大金,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在内应外合下,毛文龙夜袭镇江,活捉镇江城主佟养元,杀其亲兵六十人,镇江城中军民和周边汤站、险山、长旬等小堡皆投降。

拿下镇江后,熊廷弼、王化贞、朝鲜三方都没有及时派兵支援。不久后,大金派五千八旗兵征剿镇江。毛文龙不敢据守,便退入朝鲜境内。

王化贞以镇江之役向朝廷报功,但熊廷弼却认为毛文龙操之过急,打草惊蛇,让大金有了防范之心。他评价镇江之役名为奇捷,实为奇祸。

虽然镇江之役歼敌不过六十人,但其意义重大,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胜仗,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大夏士兵士气。朝廷也从王化贞之请,升毛文龙为副总兵,并从海上调一万登莱水兵,八千浙江水兵入朝鲜,由毛文龙来指挥,骚扰大金边境。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三个矛盾冲突是战守问题。熊廷弼主张防守,王化贞主张出战。但实际上,王化贞只有出兵收复海州的计划,并没有真正实施,不过嘴上说说而已。

对战守问题,兵部尚书张鹤鸣曾说道:“臣谓不必分战分守,要在战成其战,守成其守。”

张鹤鸣的意思很明确,经略、巡抚何必为战守问题争吵不休,是战是守完全取决于统帅的临阵判断。若是出战能胜,当然是要主动出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鼓舞我方士气;若是不能胜,自然要依城据守。

然而,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矛盾继续加大,已经从工作方法的争辩,变成了意气之争。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四个矛盾冲突是兵力问题。熊廷弼主张辽东要三十万兵力,而王化贞却认为只需六万精兵即可,并曾放出豪言:“臣愿请兵六万进战,一举荡平,即有不称,亦必杀伤相当,保不为河西忧也。”

实际上,熊廷弼提出的三十万用兵计划,一年至少将花费1200万两白银,以当时的大夏财政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正如刑科给事中孙杰当时所说的,“今兵需三十万,饷需一千二百万,恐竭中国财力不足供也,兵贵精不贵多”。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五个矛盾冲突是联合蒙古的问题。熊廷弼主张林丹汗不可信,而王化贞主张收复辽东必须要联合蒙古。

在王化贞的坚持下,大夏朝廷赏赐三十万两白银给察哈尔部。而在天启元年十一月的时候,林丹汗也派出一万蒙古骑兵驻守黄泥洼。

王化贞接着向朝廷奏报:“先差黄把都儿领精兵一万堵往黄泥洼,已至镇夷边外,余即续到,前发用虏银不敷,乞再发稿赏。”

只是大夏财政已竭尽,九边军饷尚无能为力,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请林丹汗多派兵协助。实际上,敌人的敌人,即便是不能成为朋友,也应该借剑杀人。

林丹汗的目标是统一蒙古各部,而努尔哈赤却在扯他的后腿,不断分化内喀尔喀五部。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联合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共同对抗大金,是有利益共同点的。

但是打铁还须自身硬,想要别人帮你,首先得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大夏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一胜难求,林丹汗怎么可能为了区区三十万两,让自己的将士为别国卖命。

假如是顺风局痛打落水狗,还能赚赏银,别说林丹汗的察哈尔部不会拒绝,就连朝鲜也会出兵。所以,双方的军事合作也就是点到为止。

但毕竟察哈尔部也拉了一万骑兵过来,给大夏壮了声势。所以,王化贞主张收复辽东必须要联合蒙古显然是正确,只不过看双方能合作到什么程度而已。

对于熊廷弼、王化贞的矛盾冲突,大夏皇帝的态度一直就是很暧昧,一直在和稀泥,来来去去就那些话,“经抚共事地方,但当同心并力,以灭贼为务,毋误封疆大计”。但问题就在于经抚不和,且难以调和。

天启元年十一月,辽东巡按方震孺上疏,说臣虽极力调和,但经、抚两人已经水火不容,且事事相左,下面各道臣、各将领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再这样内斗下去,恐怕会扰乱军心、降低士气,还望陛下早做打算。但大夏皇帝依然犹豫不决,又转交兵部研究。

一直拖到天启二年正月,兵部尚书张鹤鸣召集九卿众臣82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辽东经、抚不合的问题。

会议上,有人主张撤经略以巡抚全权负责;有人主张撒巡抚以经略全权负责;还有人主张由张鹤鸣接任熊廷弼经略辽东;但更多的人还是和稀泥,主张责成经、抚两人同心竭力。

会后,兵部尚书张鹤鸣把各人意见以清单列上,并建议皇帝调熊廷弼回来,赐王化贞尚方宝剑,将辽事全权委任。但皇帝依然是难以定夺,下旨让吏、兵两部再次研究。

“是时,中外皆知经抚不和,不蚤为处分,必致误事。乃阁诿之部,部诿之会议,言者又各有所相持未决。”

于是,吏、兵两部再次开会研究,最后定留王化贞,撤熊廷弼。而遇事当决未决,徒然浪费时间而已。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杀胡 不认自己国籍的少女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跑到大秦帝国 在下九千岁 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汉末,没有三国 霸魏 超品驸马爷 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