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夏风云录 > 第53章 二百多里的战略纵深

第53章 二百多里的战略纵深(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小农女  人在异界,养的宠物可以灭世  穿越六零年代宿主劝你要善良  三岁的我,百兽团宠很正常叭?  军婚超极甜:七零兵哥哄我生二胎  当系统赋我千亿倍战力,我无敌了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顶香出马的那些年  末世:复刻诸天万界 

没多久,王在晋就觉得山海关前的八里铺有战略意义,便计划在八里铺新筑一座新城来防守大金。实际上,王在晋的计划中不止是要修八里铺新城,到后面还要修中前所、修宁远城,一路修到努尔哈赤家门口。

但大夏朝廷对王在晋的八里铺新城计划并不感兴趣,第一次报上去后杳无音信。王在晋不甘心,第二次再提八里铺新城计划,并请求朝廷拨给他93万两。

实际上,八里铺新城计划总长三十七里,按照科臣周希令的估算是要五百万两的。王在晋也明白,五百万两对此时的大夏财政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于是,王在晋弄了一个简陋版的八里铺新城计划,只要93万两。朝廷依然是不支持,但大夏皇帝不想挫伤王在晋的积极性,还是给了王在晋二十万两,还特意叮嘱他“斟酌节省,毋致虚糜”。

孙承宗这次巡边,专门花一天时间到八里铺现场调研,又听了王在晋的防守计划,嘴上虽没说什么,但心里深不以为然。

第二天,孙承宗调研中前,看到王在晋也准备在中前修筑,心里就更失望了。因为在孙承宗看来,中前绝非能守之地。

等到调研宁远时,兵备副使袁崇焕向孙承宗提出,一定要驻军宁远,召募辽民重建宁远城。

“袁崇焕守宁远之议,气勃勃欲起”。

袁崇焕主张守远的理由是,现在辽民起义反抗大金,被围困在十三山,如果调兵驻守宁远,可以去接应逃亡的辽民,招募其中壮者为兵;将来有机会还可以收复锦州,进而打造宁锦防线。

孙承宗听了袁崇焕的建议,便召集大家商议。对于袁崇焕守宁远的建议,大多人都是反对的,理由是宁远离山海太远了,建筑材料不好运输。

“诸臣谓孤军在二百里外,不能自存,而工料不能远及。”

而宁前道张应吾说的就更直白了,“大寇来,未有能应者”。

也就是说,并不是大家认为宁远的战略意义不重要,而是宁远离大金势力太近,修城危险,怕有“大寇来”。

而八里铺紧挨山海关,前线又有蒙古骑兵守着,修建的安全系数明显高多了。

估计这一会孙承宗快被气疯了,但还是不动声色地问,“诚然,倘我不守,而贼以一兵据宁远,以一兵据觉华,是将急之乎,缓之乎?”

众人无言。从这一刻起,孙承宗大概对辽东经略王在晋、宁前道张应吾等人,可以说是失望之极。正如孙承宗在奏章中所说的,“每一开口,千难万难,今日关上备,诚未完,当以何时可完?今日宁远事,诚难做,当以何时可做?”

接着,孙承宗又和王象乾商量,袁崇焕提出派五千兵驻军宁远,接应对抗大金的十三山辽民,你怎么看?

王象乾回答,山海关守军刚败,士气低迷,老臣与蒙古诸贝勒交好,不如请他们派三千骑兵驻守宁远前线,接应逃亡辽民。

孙承宗不久前视察过山海关,也清楚那帮兵痞是什么德行,五千山海兵远不如三千蒙古骑,便黯然同意。

“臣初与督臣象乾计,欲以五千兵据宁远,令义民望之以为归。而督臣更欲发西虏之劲者三千以为护,使诸人西来。归而安插之宁远、觉华,择其强者为兵,余即屯牧。此崇焕议,而臣与督臣更议之,众亦谓然。”

身为帝国的将士,不敢去营救帝国的子民,还得依赖外族的力量,不知孙承宗、王在晋此时心中是什么滋味。

最后,在蒙古骑兵的帮忙,十三山辽民有六千多人被救回来了。这六千人和后来陆续逃亡到宁远的辽民,成为抵抗努尔哈赤最坚定的死士。

因为,这些辽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已经死过了,而宁远又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

虽然孙承宗心里是认可袁崇焕的意见,但并不喜欢他这个人。

“臣非谓袁崇焕辈之慷慨而不疑其喜事也。盖再三驳其议,以尽其任事之心。”

因为袁崇焕是个不守官场规矩的人,当着孙承宗的面,公开反驳王在晋、张应吾的意见,其“气勃勃欲起”,故计当时八成是拍桌子了。

张应吾是宁前道,是袁崇焕的上司。王在晋是辽东经略,是袁崇焕的上司的上司。而且,王在晋对袁崇焕有知遇之恩。

王在晋经略时,袁崇焕是以主事(闲职)的身份,入辽当榆关监军,区区六品小官而已。后来,王在晋向朝廷推荐,破格提拔袁崇焕为兵备副使(正四品)。袁崇焕的职责也从监督改为练兵。

孙承宗不喜欢的,大概就是袁崇焕顶撞上司的这种性格。倘若没有孙承宗的支持,袁崇焕在官场上大概率会被排挤成路人。

事实上,袁崇焕顶撞上司,越职行事屡犯不改。后来,天启三年时,士兵们举报副总兵杜应魁贪赃冒饷。辽东巡抚阎鸣泰让袁崇焕去调查。袁崇焕调查发现杜应魁贪赃冒饷属实,当场越权行事,直接一刀把杜应魁脑袋砍了。

这引起孙承宗勃然大怒。不过孙承宗怜惜袁崇焕之才,还是帮他压了下来。

孙承宗之所以支持袁崇焕坚守宁远的意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蓟镇。蓟、辽两镇毗邻京师,是帝囯的咽喉。如果蓟、辽失守,敌军将长驱直入,直奔京师。

孙承宗在巡边时,发现九边中蓟镇的兵饷最低,战斗力最弱,军备最松驰。

“旧兵之有知者心当自明,惟是各边之饷蓟门最薄,宣大粮册三等,即最下者不下六钱五分,蓟门何敢望焉。”

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在九边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但是问题是防线太长了,大小关隘一百九十处,敌军只须攻其一处,便可入侵。

虽然如此,但蓟镇近期以来并无战事。这主要是和外围的蒙古朵颜三十六部密切相关。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杀胡 不认自己国籍的少女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跑到大秦帝国 在下九千岁 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汉末,没有三国 霸魏 超品驸马爷 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