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神州新纪元(3)(2 / 2)
在这里可以郑重地告诉诸位,大家担心的困难根本不存在,根本不会增加朝廷任何支出和民众负担。这项工程朝廷有特殊人物和手段来实施,具体如何特殊,就不在此叙述了,请拭目以待这个伟大工程的诞生吧。”金大略意气风发,豪迈恢宏。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乏善可陈,没有进展,甚至在倒退,除了朝廷建立起国立大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学堂,教谕就无处立足,学子则无处就学习武论文,国家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国家何以强大?!民众何以富足安乐?!
国立大学最近又成立了师范院,目的为各省府培养教谕。朝廷要求各省府今年必须建立起省府大学,县学扩建。中央决定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此项事业,争取明年春季招生,不必求全责备,一定要先做起来。
我们未来的教育,将以公立学堂为主,私人学堂为辅,并鼓励扶持他们!”金大略深沉而充满信心地说。
金大略满怀激情地继续道:“我们未来教育不能循规蹈矩,要在授业上又巨大投入。几千年来固守传道解惑,以至于国家民众积贫积弱。所以,不仅国立学堂设置农科,医科,工科,军科,商科,算科,各省府学堂也必须如此。”
金大略继续慷慨陈词:“大家都知道,许多人中举和进士,在四十岁,五十岁,甚至七十岁。如此高龄,过不了几年因身体原因退出了仕途,他们如何为国为民效力?!
如唐昭宗光化四年的曹松54岁,王羽希73岁,刘象70岁,柯崇64岁,郑希颜59岁。宋朝有一位叫韩南老的福建人,中进士时已七十多岁了。南宋绍兴八年,探花为73岁陈修,此时他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终生未婚。明朝刘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考中进士。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中进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类例子数不胜数,可谓科举悲剧。
乡试会试,考生们都是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盗匪出没,而且都是在夏季踏上应试征途,许多人因盘缠匮乏,路途生病,被拦路抢劫,还有更为严重的战乱,一千年来,将近二十万人殒命路途。这不仅是参考者家庭的巨大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全民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隋唐五代共录进士六千余人,整个宋代五万余人,辽、西夏、金三千余人,元朝进士一千一百人,明朝约两万五千人,合计八万五千余人。
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才考中八十五人,年逾四十的超过一半。这么少进士,年龄还如此高,如何传承发扬光大神州文化?如何富民强国?!
三年一考,周期太长他们大半生时光和精力,都花在科举应试上,这是浪费生命,浪费青春和才华,于私于公都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不能任由其继续下去,我们必须改革教育科举制度,缩短应考周期,确保各级考生的人身安全,保证他们顺利到达考场应试,更要保障他们安全回乡,让有才之人尽早进入社会,为国为民立业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