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阴险念头(1 / 2)
此前,方智华也听闻了一些,最近坤图遇见困境的信息,按他跟林友仁多年相识之情,这个业务,他完全可以照顾一下坤图,拉老朋友一把。
但这两个高端写字楼项目,其中一个还是滨城区政府的重点工程,在形象和质量上,要求都比较高。
而这几年,坤图的发展经营,依然墨守成规。在管理上,还延续着家族企业那种作风,很多生产要害部门,都是林家的近亲在把持着。
这些人的不思进取,让方智华担心,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存在着质量上的隐患,而且在成本上,也很难降下来。
现在,正在与青江集团密切接触的,行业后起之秀慧南幕墙,在各方面,显然都有后来者居上,超越坤图的趋势。
所以,方智华最后决定,这事实在不行,索性公事公办,用招投标的方式来解决。既不驳了老朋友的面子,又给了慧南机会。
到开标的时候,主要看质量、价格这些硬指标,如果双方都差不多的话,那坤图在自己公司的人际关系,经营得显然比慧南强。人情打分这块,坤图应该占有优势,这样,坤图也能让人无话可说地,把项目拿下来。
鲍国海在第一时间,将方智华的决定,告诉了林友仁父子。同时,也转告了方智华对这件事的态度。
当初,方智华和林友仁都处在创业之初的时候,大家实力都差不多。从政府关系上来说,林友仁还优于方智华。两人曾经都邀约鲍国海的加入,最后,鲍国海选择了跟方智华。
鲍国海当时就看得很清楚,方智华的为人和格局,比林友仁要强,而且,如果自己去坤图,林家那些参与企业管理的人,对自己肯定会有诸多掣肘,而方智华这里,显然要纯粹很多。
至今,鲍国海都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仅从经营理念上,方智华的眼光,就的确不是林友仁可以比拟的。
就拿当时,方智华高薪从报社挖顾敏,成立营销部这事来说,林友仁开始时,就颇不以为然,觉得方智华完全是在花冤枉钱。
等到青江集团的品牌力,甩了坤图两条大街的时候,林友仁才后悔不迭,这才忙着组建自己的产品宣传部。
但毕竟多年的私交之情,鲍国海从心里而言,还是很愿意帮林友仁一把。况且,林友仁在人情世故这些交往中,却也是个省得花钱的人。
鲍国海在告别林友仁父子时,又特别叮嘱了一下,这次坤图能不能拿下青江的业务,最要紧的是两个硬指标,一个就是质量上,提供的东西,不说高于慧南,但一定不能比慧南差;第二个就是价格上,如果比慧南略高,问题也不太大,最好大家差不多。但如果价格差距的幅度一旦破线了,那就谁也不好说话了。
鲍国海说:“这两项在开标时,占分最高。如果这两项,你们跟慧南差不多,那评委分的事,我们这边到时候开标,安排的都是一些老熟人,不会不倾向于坤图的。”
林友仁感激万分地,将鲍国海一直送到电梯口,这才折回身,和林世杰一起回家。
第二天,林友仁就召集高管,开了专门针对此次招投标的会议。林友仁此次拿青江集团业务的目的,十分明确。他要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坤图集团的业务状况,依然很好。
所以,他在会上交待,第一,这次投标的产品,必须是坤图最优的型号;第二,在价格上,宁可牺牲掉利润,也要尽可能和慧南齐平,只要保证有点薄利,这事就做。
林友仁判断得很清楚,坤图最优的产品,不会比慧南差,目前经常竞争不过慧南,主要在于自己的成本高了,价格往往降不下来。
而且,以前以市政工程为主,价格上稍微高些,只要关系到位,也多半能成,所以他在成本把控上,没有下更大的硬功夫。
这一次,他相信,只要自己牺牲掉些利润空间,慧南这样的新秀,底子毕竟尚浅,是不可能跟他硬拼价格的。
再加上自己与青江的关系,他认为,此次的招投标,自己是十拿九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