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报应(1 / 2)
老王夫妻开了个粮油店。
干了半辈子粮油买卖,日子越来越富。
但夫妻两个却有个心病,原因是夫妻两个都快40岁了,但是膝下没有一儿半女。
住的近的邻居都在背后嚼舌根,说老王夫妻的秤不准,不知道坑了多少邻里乡亲,赚这样的缺德钱,老天是不会让他们老王家有香火的,这叫报应。
这样的话,老王夫妻多多少少也听到了许多,一开始根本不屑一顾,只要有钱赚,不违法,缺斤少两的算什么。
再说了,做买卖的这么多家,又不是他们一家在秤上做了手脚。
可是慢慢的年纪眼看越来越大,老王媳妇的肚子没有一点动静、
两口子也急了,吃药,求神,什么办法都用了,但是没有一点用、
渐渐的两人的脸上常年都耷拉着,像别人欠了他们多少钱似的。
这天太阳毒的很,街上冷冷清清的,没个鬼影,连蝉都懒的叫。
就在老王昏昏欲睡的时候,来了一个客人。
揉了揉眼睛一看,原来是个十几岁的小男孩。
男孩上身穿着一件又黄又旧的背心,腿上是黑的发亮的短裤,脚上趿拉着一双破拖鞋,露出黑乎乎的脚。
老王的眉头一皱,但是还是问了一声:“你要买点什么?”
那个男孩眼睛忽闪了一下,怯生生的对老王说:“我家里没有粮食了,我和妈妈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老王又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男孩说:“你是来买米还是来买面呢,你有钱吗?”
男孩摇了摇头,老王暗骂了声晦气,正要把他赶出去。
小孩伸出右手对老王说:“我拿这个换米,行吗?”中午的太阳实在刺眼,老王看向男孩手里的时候被晃了一下眼睛,眯着眼睛仔细一看,男孩的手心竟然是一枚金戒指!
老王的心砰砰跳,左右看了看门外,把男孩往屋里拉了拉小声问:“你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来路不明的东西我可不敢收呀!”
男孩听老王这么说,眼泪“哗”就下来了。
边哭边断断续续的说自己是隔壁村的,几个月前妈妈突然得了病,爸爸给妈妈拿了几次药,妈妈的病没有丝毫的起色,爸爸有一天说出去筹钱给妈妈看病,从此一去不回。
妈妈等不到爸爸,病情更加重了,家里的钱都给妈妈看病,爸爸也一直不回来,母子两个一直节省着,家里的粮食还是吃完了。
眼看着孩子饿的都要晕倒,妈妈不忍心,就把身上唯一值钱金戒指拿出来让孩子换点米面回去。
听完孩子的讲述,老王的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以老王混了这么多年的经验,这个戒指是个真的,起码值个几百块钱,至于男孩讲的是不是真的,其实老王并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怎么盘算着把这个戒指据为己有。
正在这时,老王媳妇掀开帘子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男孩的样子,嚷嚷着:“哪里来的乞丐,这么晦气,赶紧给他一块钱让他走,在这里多碍眼。”
一抬头看到老王递过来的眼神,顺着老王的眼神看过去,眼睛一亮。
两夫妻眼神一对,立刻心领神会。
老王媳妇换上一副笑脸:“这是哪家的孩子,出来给大人买粮食,真懂事!”
男孩看着老王依然怯怯的问:“这个戒指能换多少米面?老板。”
老王和媳妇互看了一眼说:“你这个呢,是个金戒指,但是你这个很轻呀,再说你这个光泽也不是很高呀。”
老王看着孩子不懂事,开始胡说起来,老王媳妇也开始帮腔:“是呀,隔壁老郭媳妇的那个戒指,比这个亮多了......”
“老板!”
男孩咬了咬嘴唇:“能换多少就换多少,但是你得给我够称!”
说着把戒指放在了老王的手里,老王闪电般的收起了戒指,转手交给媳妇,拿起称开始称米。
“我老王做生意十里八村你可以打听打听,童叟无欺,我是看着你们母子可怜,你也不容易,我就当做好事了,给你十斤米,十斤面,你回去给你妈妈做点好吃的吧。”
说着麻溜的秤好了米面,交到了男孩的手里。
怕男孩反悔还加了一句:“货品售出概不退换。”
男孩张了张嘴,最终没说什么,回头意味深长的看了老王夫妻一眼,拿起袋子转身走了。
老王和媳妇拿出那个金戒指左看右看,又咬又吹的,喜滋滋的开心了半天,合计着晚上整两个小菜,喝那么一口。
没想到过了没多久,那个男孩就回来了,拿着从老王这里拿走的米面走到门前:“你们做生意不实诚,我妈说那个戒指起码能换二十斤米面,你只给我这么点,而且根本不够称!我不要了,把东西还给我!”
看到男孩气愤的样子,老王也大声嚷嚷着:“我可是本分买卖人,你别信口雌黄,再说了,我已经提前和你说了货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你是听到的,现在又来是不是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