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何人承其罪?(2 / 2)
茶过三巡,费宏才谈到了邀请蒋冕的目的。
“敬之兄,你认为天宝能持续多久?”
蒋冕沉吟片刻,“我看不清楚,但至少现在的形势是好的。”
费宏转手将多年整理的资料递了过来,随即开口道:“太祖开国之初,纸币制度效仿前朝,只是到正统年间大明宝钞便已形同废纸。”
“当时朝臣皆以为,除了发行新钞,大明宝钞已无可救药。”
蒋冕点点头,“我也知道正统年间,买田契完全使用白银交易无有例外,即使是典当租赁山地买卖的契约书,民间都普遍采用白银交易。”
“只是我想不明白,朝廷用了那么多的手段,就是救不回宝钞!”
费宏齐整地胡须一抖,意味深长地说道。
“敬之兄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以史为鉴,为何大宋能持续百年交子?大明就不行!”
蒋冕头都没有抬,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可能是因为宝钞发行的太多了吧?”
“宋金元三朝纸币崩溃,都是王朝末年财政收支困境,不得已滥发纸币,填补财政缺口,才导致纸币崩溃。”
蒋冕原以为会得到费宏的附和,没想到得到的是更久的沉默。
他抬头看见了对方锐利的目光。
费宏叹道:“敬之兄,不必对我打哑谜了,纸币多发是前朝纸币系统崩溃的原因,但绝对不适用于大明宝钞。”
他转过身,从桌上拿出一份新制作出来的统计表。
“从洪武八年到正统十一年,朝廷年年留心币值稳定,极力控制纸币的回收与发行。”
“何况除了建文当年祸事,我朝政治稳定,财政富裕,完全没有依靠滥发纸币维持收支平衡的必要。”
他敲了两下桌案,一锤定音地说道。
“大明的货币自始至终都是保守的!”
“民间所流传宝钞崩溃,将其归结于发行太多,完全就是愚见!”他略带讽刺地说道。
“咳…………咳……”蒋冕连咳几声,轻轻摇头。
“就是知道原因又能如何?金银兑换纸币的口子不开,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
他目光悠悠,似乎透过手上的资料,看到了历史的烟云。
“你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藏着掖着。”
“大明宝钞从设立之初,就没有朝着稳定币值的方向去创建制度,上位者只相信严刑峻法来贯彻兑换纸币的政策。”
“结果如何,你我都知道。”
他站起身,伸手在册子上一指。
“百年以来,宝钞起死回生的唯一一次契机,是正统元年户部尚书黄福才的进言,准备白银储备金兑换宝钞。”
“但当时下至百官,上到至尊,都普遍认为宝超无可救药,这唯一的一次机会也就葬送了。”
费宏似笑非笑,“难道当时君臣一心,就能救回宝钞吗?”
“我看未必!”
“太宗宏图大略,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曾经提议更换新式宝钞,还是被太宗给否了。”
“原因何在?祖制不可改!”
他悠然起身,“纵观大明一朝,真正魄力无双者,唯当今陛下。”
“祖制不改,宝钞不存!”
蒋冕忽然变得凌厉,“但若改变了祖宗规矩,麻烦就大了,与此相比,宝钞的好处根本不算什么。”
百官虽然在形势所迫下承认了祖制更改,但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无言的恐惧。
他们害怕会失去现有的一切,他们也害怕被环境所抛弃。
“江浙之乱,既有君臣猜忌之虞,更深层次上,则是帝王之道,以大义为刃,大肆屠戮。”
他跺了两下脚,“天下,付不起再毁一个洛水之盟的代价。”
“嘿嘿,事已至此,谁来负责?”费宏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死老夫一人又如何?我…………”
“蒋阁老,你担不起,我更担不起,只有首辅,才能代行,才能力挽狂澜。”
“替陛下担这个罪名,还是百官请谏帝君下罪己诏”
他俩不约而同起身,都在想杨廷和会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