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哦豁,空欢喜(2 / 2)
开荒的都是青壮年,青壮年的死,不仅意味着县城劳动力的丧失。
还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碎,老年人无人照料,婴幼儿及孩童无法健康成长。
给社会造成更大的负担。
背负重担前行的县城,如何能腾飞起来?
“唉!”
蒲孙没有乔震想的这么远,他知道乔震这样做,其实无可厚非。
“乔大人真是爱民如子,下官自愧不如。”
就是心疼粮食,这么吃,真遭不住。
而且,马上又要修河道。
之前百姓家里种植的高粱杆,都统一收集到西大街的仓库。
就是为了加固河堤用。
前几年只需要加固,没有用多少高粱杆,还存着不少,正好赶上此次大修。
“本官只是希望,尽我所能保住更多百姓的命。”
蒲孙打心底里佩服乔震,又忧心粮食问题该怎么解决。
“乔大人,粮食不够吃。”
招募一千人,每人每天半斤粮食,一天就是五百斤。
一个月就是一万五千斤。
剩下的六万斤粮食,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
要是在小麦成熟之前就吃完了,衙役和西环卫所的人就得天天饿肚子。
“本官知道了。”
他把这件事交给秦实。
“清肃,修河道的事,就交给你办,你有经验。这次招募一千民壮,按照之前的办法奖励,尽量在半个月内完工”
效率够高的话,是可以完成的,这样也能节约粮食。
秦实已经完成八座公共茅厕修建,积累了不少工程经验。
加上他曾经参与之前县的河堤修建工作,比较熟悉流程。
“是。”
乔震又问起公共茅厕的使用情况,和百姓的接受度。
“回大人,县城百姓有十之二三对公共茅厕非常喜欢。”
与家中马桶相比,公共茅厕干净,味道还少。
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还不用清洗马桶,省事。
“另有十之三四的百姓,没有特别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随着性子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
“其余的百姓,对公共茅厕难以理解,更不会使用。”
这些情况和乔震预想的差不多。
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都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市场中被称为“先驱者”。
他们勇于接纳新事物,愿意接受挑战,以年轻人居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事物得到市场验证活下来,会有更多人愿意接受它。
这些“跟随者”大约占市场一半的人。
但无论时间怎么发展,依然有一批“顽固派”不会接受新事物。
比如,即使抖音平台拥有日活8亿的用户,也依然有人从不用。
这是市场规律。
古往今来,没有变过。
秦实以为乔震会生气,但他仅仅说了一句“辛苦了,清肃。你做得很好,修河堤的事交给你,我很放心。”
“谢大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