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分水岭(1 / 2)
第198章 分水岭
一九八三是分水岭。
中央文件下了文件,但配套政策并没有跟上,市场体系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在走着路,搭着桥,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逼仄生活倒是过够了,但是,他们并不觉得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硬要与他们的生活发生联系的,无非就是供销社可以买议价粮,野市菜场半公开了,马路市场半合法了,儿子穿回了喇叭裤,女儿烫起了大波浪,公园有跳起了交谊舞,街上的港台的靡靡之音听着听着也算得不那么难听了。潜意识中,改革开放应该就是倒爷,万元户,农村的分田到户和报纸上看到的经济特区。
对那些挣钱已经挣得上瘾的倒爷和以振兴民族工商业为己任的弄潮人来说,能理性地把这种政策局限性和自己能力的矛盾冲突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迫切地想抓住这个拓荒时代,别让机遇跑掉
在意识形态的缝隙中,每个人都在艰难寻找与商业环境共处的方式,保留努力的火种。
其中,一部分人则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东欧,用他们的话来说:赚钱上瘾,死了也要赚!
那里,同样的制度,同样的市场慰藉,使得他们越过边界,背井离乡,去寻找商机。
从事这一行的人,当时还有共同的名字:边贸倒爷或者叫国际倒爷。
不过,比起后世倒爷要逊色得多。
一九九一,老毛子经济进入了寒冬期,他们只注重于重工业,导致很多轻工业产品售价奇高。这为中国倒爷彻底打开了国际大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蜂拥而出,遍布老毛子地界淘金,极像一九四二年北美加州西部那场大淘金。
中国100元的夹克,到老毛子那儿能卖到800元。
马克思资本论说过,300%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了,这可是至少700%的利润……
正是因为这种暴利,引来了很多“倒爷”,他们从中国携带大量轻工业产品,贩卖到老毛子境内进行售卖,而当时连通中俄边境的,只有一趟车,就是K3次列车。
所以,一九九一的国际倒爷又称K3倒爷,这批倒爷比以往任何一批倒爷来得更加猛烈,人数之大,货物之多,地域分布之广是八三倒爷所无法相比的。
其中的绝大数人在当时都是万元户,主要是看到了老毛子人民缺少的,不是美元、卢布和重工业,而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业食品和日用品。
中国重工业短缺,而俄罗斯轻工业产能不足。
一开始,他们在为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饭票,或是生活必需品倒腾来倒腾去。但后来,他们滚雪球到了可以翻转飞机的地步。
一件皮夹克能换一辆拉达,一件羽绒服能换一辆伏尔加,真不是传说。
当年,整个东北都在关门打狗,为了取皮毛制作皮夹克。
别小看这些人,这些人创造了很多传奇。比如有国际倒爷之称的万州老牟,把一家奄奄一息的罐头厂罐头卖给一家民航公司换来一架飞机,顺便救了两家破产的公司,在国内遭受挫折后,又进入了欧洲和欧洲市场。
后来还有人计划倒腾埃菲尔铁塔,这脑洞已经开到了天花板!
K3倒爷圈子流行一句话:去老毛子那边一个礼拜,可以赚一辆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