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篇四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1 / 2)
68年,金秋9月。
14日 ,晴 ,大桥指挥部
郝笃修跟人打架了!
通讯员过来报告这个消息时,麻苏月正在为大桥验收交接整理资料。
去年夏,正桥钢梁合拢;本月,桥头堡完工,配套工程火车站也同期落成。这座耗时了八年之久的大桥啊,铁路部分马上就要通车了。大桥委员会、铁路局和大桥局一致决定本月底举办通车典礼。
八年,它遭遇了自然灾害,经历了原材料短缺,经历了多次停工,却有多项技术领先了时代;
八年,大桥人用双手创造了一个神话,打破了外国专家那所谓大江下游不具备造桥条件的论断;
八年,方方面面的人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大大地争了一口气。
这一年多来,为保证工期,更为了预防出乱子,南市军区不仅接管了相关调度及物料供给,还派了数千子弟兵参与保卫、参与建设。连军区司令员都频频出现在工地上,有时充当指挥,有时充当工人。
现在,为给国庆献礼,更是有不少单位和群众自发赶来帮助清理场地。数千名被滞留在学校,等待一纸派遣证的大中专学生也汇入了其中,郝笃修就是这其中的组织者之一。
这个时候打架?麻苏月觉得不是她听错了,就是小通讯员的话传错了,无他,郝笃修不应该这么莽撞啊。
从资料堆里抬头,反问:“打架?”
“打架!”小通讯员气喘吁吁,自觉抓起搁在窗台上的半缸子凉开水。
知道现在工地上每天跑路最多、说话最多的是谁吗?就是他们。
十四五、十五六的年纪,一人一辆自行车,一人一个小本本,人缝车缝里钻:传话、报信、送资料。
每每都是接到通知,骑上车子,摁着铃铛跑。途中遇到招手的就把鞋底子当脚刹,边刹边掏小本本,如果有现成写好的纸条就接过来往本子里一夹,没有现成的就趴车把上临时记。
记完了,铅笔往耳朵上一搁,小本子往嘴里一衔,蹬起车子接着跑,跑出几米朝后扬起一只手,一根手指代表传信需要十分钟,两根手指代表传信需要二十分钟。
跑得多了,熟练了,他们自己织出了一张网,遇上同伴,跟蚂蚁互碰触角似的,掏出各自的小本本,按线路进行消息分类,然后分工,你撕一页给我,我扯一条给你,你往东,我往南,他向北,将消息一路送。那个通达,那个顺畅,一点不亚于电话局的接线员。对,有时候还搞“接力传递”,那个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