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西线战事(1 / 2)
楚军退走后,秦军顺势占领了韶州城。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韩信总算取得胜利,前后总共歼灭楚军十一万人,击毙西楚范增、钟离昧两员大将。特别是范增,可称得上西楚国顶梁柱,顶梁柱都塌了,不知项羽还能支撑到几时。
但是,虽然取得胜利,但韩信的秦军损失亦不小,8万大军伤亡五万,只剩下3万人可以拿得起刀枪。
“太尉,我军已然占领韶州,就此取得征楚之战的主动权,可顺武水而下,进入珠江,直抵番禺!”李左车谏道。
韩信思忖半晌说道:“项羽弃韶州不守而南下,其目的就是为了节省兵力守番禺,倘若仅有我们三万人,即便是到了番禺也不好打啊!”
李左车点点头道:“太尉的意思是......我们要增加兵力,但从国内调兵并非易事,一则国内调兵山高路远,耗时耗力;二且国内兵力亦不多矣,几乎无从可调。”
韩信苦笑着点头赞同,这就是皇帝陛下的高要求了,既要行仁政,又要成就霸业,征伐天下。
子婴行仁政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尽量少征兵,甚至不征新兵。乃至于之前中原混战留下的流民,子婴都多次下旨各地郡守必须测量土地,并及时划分给流民进行播种,使得流民就地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正是子婴如此施政,使的大秦在战后乃至于战争中可以迅速恢复元气,经济社会不但没有受到战争影响,反而快速恢复发展。
如此一来,百姓是舒服了,但军队就辛苦了!
若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征伐南越此等蛮夷之国还是容易,但要与项羽拼命,实在是太难,韩信如此谋略,也仅仅取得惨胜而已。
总之一句话,天下事之难,就难于“既......又要......”。
“既然国内增兵不现实,只有另寻他法。不如令龙且、李阔领兵大举侵入,从西向东进攻番禺,与我军南下形成夹击之势!”李左车谏道。
韩信点头道:“这确实是一个可行之法,不过楚军在边界有应对之兵,不如你去南越前线,统一指挥龙且和李阔。”
“好!”李左车正色道:“现在我们兵力不够,而南越前线龙、李二将却有六万大军按兵不动,实在不应该!”
如此,李左车稍作安排后带领几名侍卫赶赴南越与龙且、李阔汇合。而韩信趁着这个空档加紧打制舟船,届时大军顺河而下,剑指番禺。
三日后,李左车穿越崇山峻岭,抵达了布山城。
布山城是为南越与西楚边境城池,龙且三万人据守如此。而布山以北不到五十里为邕州城,是为李阔三万人驻军。
而他们的对面就是西楚国的岩山城和凤山城,共有四万楚兵据守抵挡。龙且和李阔若要大举攻入西楚,首当其冲就是攻破岩山和凤山。
李左车来到布山后,李琰和李阔亦到布山,四人齐聚一堂商议对策。
龙且首先言道:“我六万大军要通过边境东进可一挥而就。只是我军东进后,南越郡就此空虚,由此畏惧西楚国海军侵入我南越腹地,影响陛下发展海军大计!”
李琰叹息道:“上次季布、无诸带领西楚海军以少胜多,我现有海军主力受到重创,确实难以抵挡其偷袭。”
眼见二人说到西楚海军偷袭之事,李左车叹息道:“既是要作战,就得全身心投入,如此前后皆为掣肘,这仗怎么打?”
众人眼见军师如此说,确实是有道理,但陛下发展海军乃是为了出海远征东瀛岛,这可是陛下亲自部署的大计,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思忖一阵,李左车毅然道:“六万大军如此相持不进,绝非明智之举!既然要防止西楚海军,可调龙且将军的一万将士予李琰大人指挥,分布于沿海各地,配合现有海军时刻警戒,一旦发现西楚海军,可诱敌深入,咱们在大海上拿他们没办法,就在陆地上消灭他们!”
李琰点头道:“军师英明,西楚海军再厉害,若要侵入我南越郡,总得上岸!下官还可以令密影卫时刻侦察,并发动海边夷族百姓进行监督,让西楚海军无处遁形。”
“好法子!军师英明!”李阔、龙且亦同时赞成李左车决策。
李左车又道:“龙且将军剩下的两万人由本军师指挥,迅速秘密进入西楚境内,绕过一切阻碍直攻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