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蒸汽机的进步和军工一体化(2 / 2)
施诚笑道:“普通马车的车轮,换成小而重的铁轮,与这铁路契合。这样一来,运送货物的时候,马匹根本不费力。
一天跑上百公里完全没问题!并且,咱们龙游军运输的物资,多是重型铁器、矿石等重物,就算有驰路,普通马车一天也最多跑上几十里。
速度慢,重物对道路的磨损大,就严州的路来说,经常有路段要维修。
如果用这种铁路来运送物资,会节省很多时间。
王上,您看可行吗?”
李凌薇此时头是懵的,若非在人前,她肯定用脑门撞两下墙,来反省自己怎么会把有轨马车的事给忘了!
只记得蒸汽机,只想造出蒸汽火车,完全忘了在蒸汽火车之前,有轨马车才王道!
她完全忘了这回事,还得靠施诚这个纯古人来提醒!
她看施诚的目光顿时变了,这家伙,不会也是穿越的吧?
施诚被她看的头皮发麻,小心解释道:“王上是不是觉得太耗生铁?您放心,有几个州城又找到铁矿。
有火药来开矿, 铁矿能挖的更深,出铁量更高,这铁路的建设,绝不会影响打造武器的。”
李凌薇摇头笑道:“本王并非担心这样,只是在感叹施将军才智过人,只凭本王给了一个蒸汽机的图稿,就能想到有轨马车!
施诚听令,本王令你在邵州和静州之间,先造出一条有轨马车道来试用。
待试用成功之后,再在各州之间打造有轨马车道。此事交给你全权负责,你可有信心做好?”
施诚大喜过望,自从迷上了造船工业,他就深陷这些铜铁之物,若非还有出海打海盗一事牵挂着,他都想辞了将军之职,专心做一个工匠!
呃,后世有个词来形容现在的施诚,妥妥理工男!
季清哲想到的则是:“这了这种马车,那步兵赶路的速度不是也更快?还能节省体力。”
李凌薇轻声道:“这铁路能做的事更多,待以后你就知道了!
目前只做军用运输,待天下大定,再做商用运输。”
来云雪峰一趟,带给她的惊喜太多了。
严州那边的各种工具也在更新换代,李凌薇只给陶春花一个流水线的概念,各大作坊很快就适用其中。
农具效率的提高,与农税大减,让农民大力开荒,加上空间草原那‘一键丰收’,让李凌薇再也不缺粮。
目前大夏已经到了饿不死,所有人都能吃饱的阶段,接下来农业方面要做的,就是由吃饱变吃好。
提高百姓的营养,配合医疗,让百姓的寿命增加。
地方医疗的普及,让婴幼儿的夭折率减少,加上成年人的寿命增加。
摊丁入亩的政策实施,相信最多十年,大夏就会迎来一个人口大爆炸时代。
所以,囤粮很重要。她要的是人口增加,并且,还要避免突然爆发式的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
故而工业作坊军用武器第一重要,而农具改革则第二重要。
因为大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其实我们的可耕田并不多。这一点最先发现的是出海的海军和海商。
当他们发现南洋线上的一些岛屿,四季如春,水稻种子撒上就不管,一年能三季,并且产量极高。
那一刻大家是嫉妒的,为什么这片土地就这么得老天爷照顾?为什么我们大夏的百姓兢兢业业,一年一收收成还那么低?
所以李凌薇提出了海上殖民政策,这些岛屿上的原着民,都未开蒙如野人无二。
龙游海军很容易就掌控了岛域,驱使当地土着耕种,留给他们足够的口粮, 其它的粮食全都带回大夏。
当然,我们会教他们耕种,给他们建房子,做衣裳,教其习汉字,从汉俗。
以大夏之外的土地来供养大夏人,十年时间,殖民政策成熟,想必人口增加的再多也不会有大饥荒出现。
再则是工业的发展,大夏产出的物资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高级的,不论是丝绸还是瓷器、茶叶、纸张等等。
这些东西即能带动地方产业,让百姓富裕,又能凭此殖民海外,带来的是多重利益。
所以工具的更新换代是第三重工,像蒸汽式纺织机,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但成熟纺织就能量产了。
明显施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蒸汽机还不能用于军工业的时候,他优先试用的是农用抽水泵,然后是工业用的纺织机。
施诚隐隐有种概念,那就是一直以来军需都是国家财政最大的消耗,养军千日,所耗的物资可不是一星半点。
兵要富养,武器、铠甲、粮食、军饷,每一样都需要极多的银子来供养。
可是若军工坊制造出好的机器,不论是农用的卖给百姓,还是工业用的卖给作坊,所赚的银子就够养兵了。
他现在还形容不好这种概念,只觉得这是个庞大的体系,并且一改之前的军需体系。
如果君王不是李凌薇,他是不敢提也不能提的,这将会动很多人的利益,朝中官员也不会同意。
但是王上素来支持改革, 各种改革都支持,甚至是王上自己会提一些改革的概念,再由下面的官员补充。
只要利国利民,不管动了谁的利益,王上都会全力支持。
像之前土地改革士族不同意,王上先礼后兵,同意的成为龙游一份子,不同意成了地府的一份子。
所以他有信心,待自己摸索的更成熟一些,像那邵州农科院,就能正式售卖猪饲料,所赚的银子。
不光让农科院不用朝廷投钱,就能扩大规模,广招人力,即省了朝廷的银子,又为百姓干了实事。
王上立即就同意了啊!一点也没觉得一个朝廷机械做买卖有损君威。
施诚暂时不好跟李凌薇提及这个概念,但他觉得可以跟季相说一说,季相聪慧过人,定能给他好的建议。
没想到他还没提,李凌薇就给了他一本新书:“你的进步很大,让本王很欣慰。
本王无法在你身边教你什么,全靠你自己来摸索。这本书你先看着,有不懂的写信沟通。”
施诚惊喜地接过,一看封面‘军工一体系’。
他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只觉得这五个字,就把他那茫然而庞大的概念,给取了好名字。
原来是这样!原来还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