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官府的人(2 / 2)
眼看就进入冬季,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顿。
这天文氏娘过来唠嗑,她说家里实在不能待了,天天有人敲门借粮,吓得他们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开门。
文氏道,“你就说,咱家也没粮了。”
文氏娘苦笑一下,“人家烟囱都不冒烟,就咱家烟囱冒烟,可不是知道咱家有粮呀。”
“再说了,大昆媳妇怀着孩子,也不能亏了人家呀。”
文氏思量了一会儿道,“给俺公爹商量一下,你和俺爹还有小石头他们来俺家住一阵子,让大昆回她媳妇娘家住一阵子。”
文氏娘连忙摆手,“俺才不给你找麻烦呢,还有大昆岳父家,就那么两间房子,住也住不开。”
“你放心吧,我们现在都是半晚上烧火做饭,多做一些留着白天吃。”
文氏娘又叹了口气道,“这两年跟着你婆家干,咱家也赚了不少银子,要不咱家也难挨呀。
就拿咱邻居老赵家说吧,前些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老赵就要卖她那六丫头,老赵媳妇说啥也不让,她就跑到咱家门口磕头借粮,把头都磕破了。
你大哥买粮食回来的时候,正好被老赵媳妇看到,老赵媳妇也是嘴严,也没乱嚷嚷,我就借给她家二十斤黑面。”
文氏也叹口气道,“能借点就借点吧,我小时候赵家婶子还给过我半块馒头呢。”
这母女俩一直唠到太阳偏了西,文氏娘才回了家。
慢慢的村里面很多人家也没粮食了,就来老村长家借粮,要是借吧,一开了口子都要借,不借吧,又不忍心这些村民挨饿。
老村长又开始着急上火,就连舌头尖上也烂了一块儿,喝上口饭,疼的他直吸溜。
有些人家的大人不好意思来借粮,就让自家小孩儿过来借。
一个个瘦骨嶙峋的小孩子,老村长看着他们实在可怜,蒸了一锅黑面馒头,一个小孩子分了俩。
那小孩儿也是非常懂事,自己领了馒头舍不得吃,拿回家跟家里人分着吃。
这样一来,每到傍晚,村长家就围着一群小孩子,一到饭点,小孩子们就自觉的排起长长的队,一个人领俩馒头,高兴的一蹦一跳的往家跑。
眼看就到过年了,镇上的铺子也陆陆续续开始营业。
粮店也开门了,可是老贵了,平常五文钱一斤的黑面,现在涨到三十文。
八文钱一斤的糙米涨到四十文。
细粮也不常有,有时候三四天运来几百斤细粮,哪怕是六十文一斤的白面,八十文一斤的白米,不到一个时辰也被那有钱人家抢个净光。
今年这个年,是最没有年味的一个年,镇上连卖猪肉的都没有,想想也是,人还没得吃,猪能吃什么。
二十八这一天,齐府给送来二十斤猪肉,说是庄子上养的,几家分了分。
李玉兰连夜把一半的猪肉卤成了卤肉,又给齐府送上了一些,齐家老祖母很是高兴,本来以为今年吃不上这松软可口的卤肉了,没想到李家又给送来了。
罗家,文家还有她小姑姑家只能一家一碗卤肉的待遇了,毕竟今年的猪肉少,尝尝肉味儿就是了。
这个年就这么一转眼给过去了,转眼又进入了二月。
这天刚吃完中午饭,铜锣再次在小落村响起,这次敲响铜锣的不是老村长,而是官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