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万元户(1 / 2)
苏爸在房子里听着叶战英又给苏柯带东西了,摇了摇头,看来叶战英真是喜欢他家闺女。
这又是送东西,又是要带出去玩的,弄得他这个当爹的都有点嫉妒了。
小闺女确实讨人喜欢,苏爸心里也是喜欢的紧。
叶不为把东西都搬进房间里后,又出来神秘兮兮的跟苏柯说道:“今天还有一件惊喜,你猜是什么?”
“还有啊,不会是杨斌哥来信了吧?”
叶不为有点沮丧,“你怎么什么都能猜到?”
苏柯抿嘴笑道:“嘿嘿,算日子,杨斌哥该来信了。”
送到村里信的收到时间就会更长一些,到镇上批发店至少能省一天半的时间,所以,杨斌每次都寄镇上。
“给你,这次写的也不少呢!”
当然不少,杨斌要报账,还要讲口岸单子的事,以及新店开张的事,不得写几张。
信里的确有口岸订单的明细表,杨斌又附上结算之后的费用明细,汇给陈建设后,剩下的钱已经电汇回来。
这一趟服装和日用品的订单转手赚了两万多块钱,啤酒赚了一万多,苏柯还是很满意的。
怪不得都说这个时候的口岸生意就跟捡钱一样,不过,现在还不是最赚钱的时候。
最赚钱的时候当属是1996年,达到了90年代的巅峰。
随便做点什么都能挣上钱,而新省的一半老外贸人都是从塔尔巴哈台的BKT口岸出去的.
BKT口岸1990年临时开通,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
还有四年,苏柯决定先从HEG口岸做起,到时候再去BKT口岸,这里要近一些,到时候直接在塔尔巴哈台市设立办事处,更加方便。
之所以在塔尔巴哈台市设办事处,是因为1996年开始不少公司在这里设立了办事机构,有很多公司挂靠当地公司开展边贸业务。
而苏柯要做的就是当地公司,可以跟很多想挂靠的公司合作共赢。
同时,1995年BKT口岸对第三国开放后,在塔尔巴哈台市随处可见前来做生意或者旅游的外国人,可以直接和他们合作。
“这是明细单?”
叶不为的话打断了苏柯的回忆,她点头道:“对。”
随手递给叶不为,她继续看杨斌的信。
当看到杨斌和叶尔江两个人比赛第一天每个店铺竟然赚了一千块钱时,苏柯想的是,这一个月的利润应该可以在京都买套四合院了。
何止一套,当苏柯到了京都时,才知道八十年代京都的房子有多便宜。
她这才相信前世曾经看过一个人写的文章,‘八十年代京都一套四合院才一万块钱,为什么没人愿意买?’
除了人们当时收入不高,即便一个月一百块钱的大学教授,年收入才一千二,要攒够一万元,至少得用十年。
还有单位分房,根本不需要买房,人们也没有认为房子可以赚钱,才造就八十年代很少有人买卖房子。
看来用批发服装来作为她进军动画事业的资金链来说,还是能够实现的。
果然,八十年代还是服装赚钱,至于家电电子产品,苏柯现在没路子,要是陈建设那边有路子,倒是也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