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心思(2 / 2)
骆希挥挥手,表示不要在这里挡视线。
馒头刚走开,又一道身影遮住了她的目光,慧怡郡主不知道何时闪现到了她面前。
“骆三你忙完了吗?我们好久都没有一起出去玩了。”慧怡郡主拿着一串糖葫芦边啃边说。
骆三看着她手上的糖葫芦,有点馋。
慧怡见她盯着自己,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可爱的小虎牙。
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掏出一串冰糖草莓:“呐!给你也买了!”
骆希嘿嘿一笑,接过就是嗷呜一大口,心想这老妹真上道,那她也满足一下对方的要求好了。
“明日就陪你去玩。”
她咬到里边的草莓了,酸的倒牙,这是什么变异种类吗?草莓居然那么酸!
就在骆希被草莓背刺的时候,慧怡郡主兴奋的说了一个地点:“那我们去今……!”
什么金什么楼?骆希没听清,直接含糊的嗯嗯了两句,算是答应了。
想必郡主也不会带她去什么离谱的地方,顶多是喝喝小酒罢了。
一旁的阿婵倒是听清楚了,是今宵楼,她一贯冷若冰霜的的脸出现了一丝裂痕。
阿婵有些头疼,这要是让公主知道了,郡主又改挨罚了,如今胆大包天到连今宵楼都敢去了。
这今宵楼,常被戏称为销金楼,位于主城东街的河边,是漓月里最豪华的画舫。
每每到了夜里,画舫就会停靠岸边,供客人们上船游玩。
华灯初上夜阑珊,水上灯火璀璨,流光溢彩。
在漆黑的夜里,这今宵楼就成了漓月主城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让今宵楼出名的可不仅是画舫装饰的富丽堂皇,还有那能歌善舞、貌如天仙的花魁们。
要知道,这今宵楼的花魁们可都是卖艺不卖身,但光顾的客人们为了听楼里的花魁弹个伏羲曲,跳个霓裳舞,都是心甘情愿为其掷上千金的。
据说,只要你有足够的银两,就能在里边玩上七天七夜不带重样的,纸醉金迷,莺歌燕舞令人沉醉其中。
于是,骆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准备体验她人生第一次逛花楼了。
一位黑心系统也在资料库里搜寻了有关于今宵楼的信息,但它并不打算告诉宿主。
作为一个跨时代统子,它也很想去看看古代的花楼是什么样子,想想就好刺激!!
此时,骆亲王的马车也到了无名面馆。
他的心情是有些忐忑的,刚刚在马车上他也反应过来了,自己是给闺女挖了个坑啊。
闺女现在就开半天,他给接下了大理寺的夜宵,那岂不是晚上也得做了?
好后悔,好后悔,爹对不起你啊闺女!
骆亲王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面馆的。
有眼尖的食客看出了刚刚低头走进后院的人是骆亲王,小声跟自己同伴议论着:“骆亲王来了!”
同伴也看见了,附和道:“先前就听闻,开张那日骆亲王府的马车也来了,看来这面馆真和骆亲王有些关系?”
隔壁桌的男子听见了二人的对话,鄙夷的看了他们一眼,嗤笑道。
“这就代表这小小面馆与王府有关联了?那我若说自己与骆亲王相熟,岂不就代表我是王府世子了?”
那二人无故被他嘲弄了一番,面色不太好,语气有些不耐:“你这是什么逻辑?关你什么事!我们兄弟二人私下闲聊罢了。”
那人不屑的瞥了他们一眼,还拿筷子使劲戳了戳面条:“呵,一群粗人。”
其中一人欲要发作,嘿了一身打算拍桌子站起来。
骆亲王突然回头扫了他们的方向一眼,那人立马放轻了动作坐下,狠狠的瞪了隔壁桌的男子一眼才作罢。
那男子并未理会二人,而是朝骆亲王远远的作了一揖。
骆亲王:问号问号,这人谁啊?不认识,想在店里闹事?他眯了眯眼,观察对方的行为。
这一举动,却被那男子当成了骆亲王在给自己回应,他激动的站起身,想要走过去跟其攀谈一番。
结果骆亲王并未给他机会,见他走过来,果断收回视线走进后院。
先前的食客见他这副模样,阴阳怪气的说道:“哟,还说自己认识骆亲王呢,怎么王爷见了你就走?”
那男子恼羞成怒,气红了脸,哐的一下扔了桌上的竹筒泄愤。
“我犯不着跟你们这些粗人解释。果然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东西,我看这面馆卖的也都是猪食。”
他这话一出,周边正在欣赏美食的客人们齐齐抬头看向他。
李百户正在埋头吃面,一见到有人找事,唰的一下就起身,亮出了自己的肱二头肌。
语气不善的威胁道:“你小子想干嘛?不吃就给我滚出去。”
男子并未理会李百户,而是趾高气扬的问:“你可知我是谁?”
周围的食客都纷纷开始声讨这位男子,不吃就不吃,怎么还说人家面馆做的是猪食呢,这不是连他们一起骂了吗?
李百户刚想喷他,我管你是谁?
话还没说出来,对方又嚣张的道:“本人林亦奇,师从孟太傅!”
李百户自从安安稳稳的混日子之后,已经远离朝堂很久了,但也曾听闻过这位孟太傅。
据说当年沈首辅还未当首辅之前,与这位孟太傅就是竞争关系,两位可谓是水火不容,主要是孟太傅一直在找沈首辅的麻烦。
孟太傅作为一介文官,却有着十足狠辣的手段,也是因为其心不在学问上,殿下认为他心不纯,不得胜任首辅一职,从而选择了当年不被大家看好的沈首辅。
李百户想到此处,虽然没法确认眼前人是否在胡编,但也收敛了些。
面色不悦的冷声道:“你不该在此处喧哗,还诋毁东家。”
虽然李百户与骆希素未谋面,但作为一个日日光顾的老主顾来说。
他还是很喜欢无名面馆的,所以即便有面对强权的风险,也想为东家声讨一二。
包子早就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形,见食客们都快打起来了,飞奔到后院去求助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