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这个老师有点野10(2 / 2)
昭颜冲他笑着点了点头,低头吃饭。
因为心里惦记着事,昭颜匆忙扒了几口,就眼巴巴地端坐在一旁盯着还在吃饭的贺臻。
这眼神,谁顶得住?
贺臻看了看手上大半碗的苞谷饭,顿觉不香了。就着泡制的酸菜,大口地扒拉了几下,狼吞虎咽吃完,一抹嘴,站起身道:“我吃完了,走,带你去看看。”
“我不着急,你可以慢慢吃。”
贺臻:你的眼神可不是这么说的。
村长见这架势,自己磨磨蹭蹭的也不合适啊!而且进粮库,还得他亲自开门。
于是,一行人吃完饭,先去了大队办公室,随后又去粮库看了下粮食种类,昭颜还特地查看了下收割回来的谷子杆和苞谷杆。
“这些秸秆,我们通常会燃烧后再利用,变成草木灰,也是一种肥料。”村长见她看得认真,生怕城里女娃不懂,在旁解释了几句。
“还有其他肥料么?”
“粪肥。人粪、鸡粪、猪,都有用。”
昭颜眉头轻蹙,村长看她煞有介事的模样,难不成徐老师这都懂?
一路上,昭颜把自己脑海中的思绪梳理了下,做了总结。
回到村长家的时候,她就开始说她的观点。
“上阳村农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我分析了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选种问题上。上阳村种植的是常规水稻、苞谷品种,品种的抗逆性高,但是苗不是很高,造成不能高产,水稻亩产只有400-500斤,实在太低。”
“大多时候都到不了500斤,打出米后,再上交国家三成。这要是家里人口多的,哪里吃得饱。”村长叹了口气。
“第二个、农作物的养肥不够。刚才村长你也说了,上阳村目前用的是传统的草木灰或者粪肥做肥料。这些有机肥是农村种植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也是极容易得到的,它们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肥效持久,但弊端就是供肥速度慢,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产需要。”
这女娃子是真的懂!村长手中的旱烟都忘了抽,“说,徐老师,你接着说——”
“还有就是病虫害和机械化水平太低。刚才在大队工具库房里,我看到角落里堆着好些个水唧筒,这种施药工具十分简陋,既浪费农药,存放农药的量又少。上阳村地处高原地带,多崎岖,种植机械化水平又低,几乎全靠人力。若是给农作物施药,以1-2L的水唧筒容积来看,一天光顾着跑来跑去,就能把人给累趴下。”
村长连连点头,她可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虽然有一些,他听得不是很明白,但大致意思,他听懂了。
“徐老师,那你说怎么改善这些问题?”
昭颜想了想道:“第一点,选种上。据我所知,前年的时候,杂交水稻就已经成功选育。当时新闻联播里还播放过,并且国家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了试点。乡镇的大喇叭里也呼吁老百姓,种植‘杂交水稻’这一品种。”
电视什么,新闻联播什么的,上阳村也没有,也看不到,但这个“杂交水稻”他还真就听过。
“对,对!我之前去镇上开会,听其他村的村长提起过。说是咱们安阳镇,最迟明年,政府就会呼吁我们种植‘杂交水稻’,隔壁市已经开始种植了。当时,那个村的村长还不乐意了,说农民们种习惯了,新种子又没种过,万一一个种不好,颗粒无收,他们找谁哭去。”
“不会的,杂交水稻的种植已经试点成功了。前年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后,海市周边的种植大市被作为试点区开始区域种植。配合国家专门的技术人员的指导种植,第一年的亩产量,就高达九百斤。”
村长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乖乖!九百斤啊!比现在翻了个番,这要是真的,得多大的好事!上阳村的村民再不怕饿肚子了。
“第二个,针对农作物养分和肥料不够的问题。化肥在促进粮食和蔬菜的增产方面确实是有奇效的,这个不能否认。传统的肥料,我们要用,但得搭配其他的肥料一起用。”
村长点点头:“这个钱,咱们村不能省,能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的,该用还得用,咱们村粪肥的量原本也不够那么多庄稼地。”
“接下去就是病虫害和工具的问题了。”昭颜细细想了下,斟酌道:“杀虫剂得要,除草剂也得用,要不然,光靠村民两只手,得拔到什么时候,还拔不干净。工具方面,可以把水唧筒改成背负式喷雾头的。”
见两人不是很理解,昭颜从口袋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一支铅笔,翻开,在纸上画着,边画边说:“这样的,人可以将药桶背在身上,不会很累,将喷雾竿拿在手上。”
“这一桶的容积大约20-30L,比水唧筒容量大很多,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上阳村的村民使用,毕竟不用村民们来回取农药,山路是真不好走。再来就是这个喷雾头——”昭颜笔尖指向莲蓬一样的东西,“比之水唧筒,可以节约30%农药,还可以节约成本。”
“这种工具,我倒是没见过。”村长若有所思,目光投向一旁的贺臻,“你在县里见过这种农具么?”
“海市旁边的种植大市已经普及这些农具。”昭颜补充道。
贺臻摇摇头:“我没留意过这个,不过既然你说其他市已经普及,那我可以去打听下,黑山县要没有,青市总该有的。这个工具不成问题,我去问问,只要青市有,我给你想办法搞来。”
昭颜看向村长:“那选种的问题,就交给村长你了,下次在上镇里开会的时候,争取下‘杂交水稻’选种。”略一思考,她又道,“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带上我,我跟你一起去镇上。我之前在黑山县见义勇为,登过报纸,说不得能为咱们村多争取些福利。”
村长连连点头,眼底亮得惊人,他哪有不答应的,都是为了他上阳村好。
他第一眼就觉得这小姑娘不一般,看吧!真就是不一般!
果然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真是啥都懂!
再看看贺臻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模样,就开始嫌弃了:“好歹你也读过高中,哪怕是没毕业,也不能相差这么多吧!你看看人家徐老师,不单单学习文化知识,会教书育人,农业种植,人家也懂,你干啥了?见天的打架,我都不够给你跑县里见老师的。”
贺臻有心解释,这学校也不教这个!
他又不种地,他哪知道海市旁边种植大市的农用工具啊!连化肥成分都说的头头是道,他都开始怀疑,他俩学的是同样的高中课本么?
“我就知道你那时候在高中,没好好读书!”村长恨铁不成钢。
贺臻忍不下去:“下放知青那么多,不少是大城市里来的,也有直辖市的,学历也都不低,高中毕业的也不是没有。你瞧见谁跟她一样了?”
村长一愣,还真是!
从六几年开始,陆陆续续有知青下乡,到如今,都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可来了不少知青。有在这安家落户的,也有走掉的,还真没有一个能扛的。
村民们提到下乡的知青,普遍都是嗤之以鼻的,觉得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种地也不会,只会扯些文邹邹的、没用的东西。
徐老师简直就是个这群人中的变数,看着啥都懂,读书一定也很厉害!
这要是被贺臻知道他舅心里的想法,少不得还得补一句——她不单读书厉害,她打架也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