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番外?诸葛亮篇(二)(2 / 2)
他的亲信将战死在这场战争中,到时候见过刘备的人更是所剩无几。林渊以狸猫换太子的手段,用人顶替刘备的身份。
刘备是东汉棋盘上一枚只管棋子,林渊等人需要躲在幕后,借着刘备这个外壳操弄东汉风云,所以“刘备”还不能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博望坡的火势越烧越旺。大火中伴随着无数人的惨叫。
曹操阵营的夏侯淳率领的大军被这一场大火烧死在博望坡。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概就是这样了。
今夜之后,诸葛亮将名震天下。以几千人击败了几万人马。
三千州名将榜将会有诸葛亮的一席之地。
在博望坡大火燃烧的同时,诸葛亮分兵一千人马绕道曹操后方,去烧曹操的粮草。
因为曹操十万大军的主力夏侯淳人马被牵制在博望坡,加上刘备的人马只有几千人。谁也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敢分兵。
又一场大火在曹操的后方烧起,十万大军的粮草被焚烧殆尽。
天已经蒙蒙亮。
曹操从睡梦中惊醒,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本来以为这次出征和旅游散心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心态也很好,每天该吃吃该喝喝。
“报!大将军,夏侯淳的人马全部被烧死在博望坡,几乎没有人活着离开!”
“报!大将军,我军后方粮草昨夜被一场大火烧毁。”
两道声音如同惊雷直接将曹操从床上惊起,他难以置信刘备的几千人马是如何做到的。
不仅全歼了夏侯淳的几万主力,更烧毁了他十万大军的粮草。
曹操难以置信的开口问道:“刘备军中有何人,竟然能够做到以少胜多,并且布局如此之巧妙。”
有谋士开口说道:“诸葛亮!”
曹操喃喃自语道:“诸葛亮!竟然是诸葛玄的侄子,没想到此人竟然有如此惊天之才。”
他随后仰天长叹:“我恨呀,为何让刘备得到如此人杰!”
曾经有很多人向曹操举荐诸葛亮,因为曹操手中的谋士越来越多,加上诸葛亮虽然有点名气,但是没有实战经验,所以曹操对诸葛亮不以为然,也没有将他放在心上,只是派人去隆中请诸葛亮来许昌入仕。
这个时代的东汉因为林渊在幕后操作的原因,时间线和重要事件的顺序发生了改变。
曹操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走出了另外一条路,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将军。
文和乱武的事情也没有发生。
言归正传。
曹操在得知十万大军的粮草被烧毁之后,明白了已经没有机会围剿刘备了,他只能撤兵返回了。
这次是失败,是曹操这些年经历的第一次惨败。
诸葛亮的名义,也随着博望坡的这场大火越烧越旺,响彻整个三千州。
很多之前请诸葛亮出山的人肠子悔青了,他们在后悔当初如果在坚持坚持,诸葛亮这样的顶级谋士就是他们的人了。
这样的人才别说是三顾茅庐,就算是十顾茅庐他们也愿意。
这种后悔就如同林渊前世,很多人在房价暴涨之后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买房。
此时的刘备春风得意,他哪里经历过这样的胜利。这场胜利的影响,将会让刘备的名气大增,并且有无数人来投。
刘备已经开始规划美好的未来,畅想着招兵买马扩大地盘和实力。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突然出现在刘备的营帐中。
刘备看着如同鬼魅般出现的人,脸色大变,他咽了咽口水,难以置信的说道:“宗师境的高手!?”
“方寸之间,人尽敌国。”说的便是宗师境的高手。这样的高手对于东汉这个帝国而言都是底蕴。刘备不会认为这样的高手是来投靠自己的。
他迅速的稳定住情绪,朝着宗师境高手拱了拱手,硬着头皮开口说道。
“敢问前辈所来何事,可有需要刘玄德效劳的地方。”
刘备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他的大脑在飞快的运转,寻找能够逃生的办法。
来者不善。
宗师境高手突然出现在他的营帐中绝对不可能是请他吃饭。
刘备第一时间怀疑曹操派人来报复他,擒贼先擒王,只要击杀了他那么曹操还可以反败为胜,不过很快否定这个想法。
曹操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底蕴可以驱动宗师。
宗师高手似乎看出了刘备在拖延时间,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无济于事,就算外面的人听到动静,他自信可以带着刘备杀出去。
实在是刘备手底下没有什么猛将,而且只有几千人。如果不是诸葛亮这些天的操练,刘备的这支人马可以算是老弱病残。
宗师高手都是可以于万军丛中取人首级的。倘若关羽和张飞此时在刘备的手下,他或许要掂量一二了。
他笑着说道:“奉命带刘皇叔入天渊!”
刘备听到天渊一脸的脑子执行。
“天渊!你是大周的人?”
刘备是知道大周天渊,天渊关押的都是杀万人而驰骋天下的人杰。
他不知道自己该笑还是该哭,如今的他确实具备这样的条件,博望坡一把火烧死了曹操几万人,能够进入天渊也是一种认可。
刘备知道面对大周的力量他根本无法反抗,苦笑的问道。
“我何等何能,竟然能够让大周的人亲自来一趟新野,将我带入天渊。我自认为没有得罪大周。甚至愿意效忠大周!”
宗师高手没有回答刘备,按理说刘备目前确实没有资格引起大周的关注。
但是谁让刘备这么倒霉,遇到了景帝六子林渊。
在刘备消失后,一个长相酷似刘备的人出现在了新野。
诸葛亮因为提前接到通知,对于这个“新”刘备没有感觉意外。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林渊的用心良苦。
给了他博望坡的成名之战,出现的新“刘备”将会配合诸葛亮离开刘备的阵营,正式进入大周的阵营。
目的就是让诸葛亮不要因为这段经历而受到世人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