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请奏中书令(2 / 2)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代表,刘伯温是浙东集团代表,两派时有间隙,但在明朝初期,大家还是同舟共济的。
李善长当即握着刘伯温的手,亲热道:
“先生一心为国请命,真乃我等楷模!”
这顶帽子戴的高,却将皮球又踢给刘伯温了。
刘伯温也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君权和相权就要作出完美平衡,无论谁强谁弱都不是好事。
像朱元璋这样,压根不设立宰相,就等于皇权独大,并非良策。
因此,下午一上朝,刘伯温就出列上奏道:
“陛下!如今大明建立,百废待兴,急需栋梁之材,为国分忧。太子素有贤德,才智过人,臣奏请陛下,准许太子出任中书令,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一愣,有些意外的看了刘伯温一眼。
老朱是个性格彪悍,能力又格外强的人。
这种人通常有个特点,那就是控制欲很强,不喜欢别人分权,干扰他做事。
这点在朱元璋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历史上,十年后爆发的胡惟庸案,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诠释。
为什么要杀,当时已是中书省负责人的胡惟庸?
表面上是说胡惟庸要造反,实质上是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将权力分散给六部,使得最终皇权一家独大。
所以,胡惟庸死,中书省废,紧跟着连大都督府也给废掉,分散成五军都督府。
当然,那是十年后,期间又发生了许许多多事情,使得朱元璋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看法上的重大改变。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到这个份上,对大臣也没有敌意,只是单纯不喜欢权力被分走。
刘伯温话虽然说得巧妙,却被老朱一眼看穿动机,只见朱元璋从容说道:
“太子尚且年幼,无力承担中书令的职责。等日后太子长成,自可监国,军国重务,皆可操持,有中书令之实。所以,不必再设中书令了!”
李善长一听,得了,这是彻底没戏。
却没想,朱元璋偏偏转向他,眼中大有深意的问道:
“李丞相,你以为呢?”
李善长一个激灵,陛下这不是在试探我的态度吗?
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老实惯了,哪敢正面冲撞,当即大点其头道:
“陛下圣明,再立中书令实属没有必要!”
刘伯温一听,心中顿时大感不悦:
“好你个李善长,未免太过滑头,一见风向不对,转手就把我给卖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这件事就此定论。
一众官员们是碰了一鼻子灰,只能跟着称赞朱元璋道:
“陛下立法垂宪之意实深!”
朱文正一直在旁旁听,虽然没有出一言,却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正想得出神,却没发现朝会竟然结束了,老朱一脸笑容的走过来,拍着他的肩道:
“贤侄!走,陪叔父喝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