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一点点转折(1 / 2)
“我愁的是,打了没多一会,那边军营就收到信然后派人来把这片避难营接管了。”宋父没多解释,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也不知道怎么跟女儿说。
但是云千落想到下午站在军营四楼远眺整个施工现场的画面,再联想到专门给这帮工人居住的避难营其实就是修了一半还没通车的地铁线路,正好就在军营后面。
或者说,这个新调过来的19团,就在工地和避难营中间。
在这个尚算和平的年代,军队的作用无非防守和威慑。
防的是谁,威慑的又是谁呢?
政府规划的这片工程是去年招的标,那时候的情形远没有如今严峻,至少最南的几个省还在零度以上。但是那时候国家就已经在部署这样的地方了,大概是为了北方人口南迁。
国家靠卫星分析气候变化,肯定早知道往后的情况,如今的天灾是寒冷的天气,刨除次生灾害的影响不考虑,仅仅是对抗这种寒冷,北方地区就要不断地提供能源供暖保证居民的居住条件,更别说温室大棚这类也需要高消耗能源的地方。
用注定不可再生的大量能源保障一少部分人的生存,显然性价比太低了。
所以这是打算放弃最寒冷的区域,把普通人全部南迁?所以才要建造这样大规模的地下建筑。
要是按照以往的居住条件,几室几厅的算,确实装不了多少人,但如果是以避难营的标准收人呢,保障最基本的民生,密集放置大量床铺,那装的人就多了,何况最近几个月的人口自然流动,高寒地区本来就没多少人了,剩的最后那些本就老弱病残没能力离开故土的人民,集中的,毫无反抗之力的被从家园中带到这样的环境里,也不知算是国家的仁慈还是残忍。
甚至还安排了正规军队来管控。
人自然是分三六九等的,和平年代,生活富足,这种等级的不同并不会在明面上时时刻刻提醒底层人民,一旦生活条件恶劣,这些由金钱权利带来的不同,就会格外明显,格外扎心。
那又能怎么办呢,人太渺小了,不管是对自然还是对于国家。
父女俩相对无言,默默干自己的活。
快到尾声的时候,宋父主动找了个话题。
“你知道三年自然灾害吧?”
“知道,我还知道1942呢。”
“净瞎打岔,1942那多远的事了?”
“三年自然灾害都多远的事了,别以为我不知道,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打个预防针,虽然是自己亲爹,但是云千落也不保证能忍受老男人无限制的忆苦思甜,人生感悟。
“我是灾害结束的第二年出生的。”
“哟那赶巧了,爸你真有福气,生下来就不饿肚子了。”
“那倒也没有,小时候也没吃过几顿饱饭,还是后来日子才慢慢好过的。其实我是家里的老三,我前面还有一双姐姐,是双胞胎,你本来有两个姑姑的。”
这倒是从来没听过了!云千落震惊的看向宋父,“那人呢?你没提过呀。”
“我都没见过啊,还是听你奶奶说的,她们生在59年,那时候还没到最困难的时期,吃的将吧还够,就算双生的孩子比一般孩子要小,也平平安安养到了一岁。本来以为一岁的孩子就站住了,结果自然灾害一直没有缓解,59、60两年持续大旱,几乎颗粒无收,61年又发大水连着三年粮食绝收。
那时候农村人就靠地里刨食,种不出吃的,山上的树皮都给扒光了,只要没毒的都敢往嘴里塞。你奶奶说家里就剩小半袋玉米面,全省下来给两个小姑娘吃,那也不够,都没留住,死的时候瘦的都没有鸡大。”宋父说这些几乎称得上云淡风轻。
云千落没法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情形,她连她父母小时候过得是什么苦日子都不能感同身受,而那在父母口中却已经是苦难过后的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