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再受猜忌(1 / 2)
朱喜明讲述完后不久,毛承斗就也写完了,他放下笔吹干墨迹后双手呈给他过目。
朱喜明却摆手说道:
“我就不用看了,我对繁体字和文言文是真的看不懂。”
朱喜明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走了两圈后,说道:
“先给皇上请安,就说目前赣榆特区建设一片大好,基本可以实现我去年所做的承诺,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
今年特区六县不但完全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有很多项目已经开始盈利了。
预计今年完成秋收统计后,特区可向皇上进贡粮食10万担,白银20万两。
只可惜赣榆特区没有优良的海港,无法进行最赚钱的海贸生意,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现在赣榆特区周边的动荡骚乱不断,十数万流民涌入。
江南各省商贾士绅联合起来,对特区商品进行封锁打压。
如不能快速有效的遏制这些隐患,赣榆特区所取得的成就,随时都可能被破坏殆尽。
经过两年的发展,特区建设已经取得了成果,并积累了大量的发展经验和人才储备。
臣恳请皇上下旨扩大特区建设范围,开启大明中兴计划。”
半个月后,北京紫禁城平台内,崇祯看完朱喜明的奏本,轻轻放在龙案之上,对一旁的王承恩说道:
“他两年就能取得如此成就,真是让朕既高兴又担忧。
王伴伴,你怎么看厚世伯的为人?”
王承恩和崇祯朝夕相处十多年,早就把这位年轻皇上的心思摸透了,便轻声回复道:
“奴婢斗胆回皇上的话,这厚世伯确是千年一遇的治世能臣。
可他重农业而轻儒学,喜商贸而恶清流,争强而少谋。
如果没有皇上您照顾他,恐怕他也很难在大明有立锥之地。
前段时间在山东的那些事,他还以为自己能瞒得住呢,却不知皇爷您才是手眼通天的如来佛祖。”
崇祯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随即又沉下来,说道:
“让内阁拟旨,免去山东总兵杨绍基一切官职,让他至仕回家去吧。
至于厚世伯还是缺少磨砺,不能做到老成谋国,为朕分忧解难。
他总想着耍些小聪明糊弄事,不知400年后的百姓是否都如他一般奸猾取巧。
可现在朕很担心他手中那1万多新军,是否会成为他的私兵家将。
几千人就可以把杨绍基几万人俘虏了,短短七日就在莱州城,围歼了据城而守的耿仲明7千多兵马。
有坚城水寨的孔有德,竟然不敢与之对阵,灰溜溜带着2000兵马跨海去投了建奴。
那些可都是朝廷花费重金打造的,两万多火器新军,同样都是新军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此时的内阁因崇祯的有意为之,只有内阁辅臣五人。
徐光启和周延儒对朱喜明的态度比较温和,对他的特区政策也很是友善。
吴宗达和郑以伟目前正因政见不同,搞得很不和睦。
温体仁只能表现出一副不结党的清流模样,独来独往,只为皇帝一人负责,从不过问其他琐事。
所以对朱喜明的奏折,内阁五人既没有好的意见,也没有坏的建议,只是放入内史馆存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