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南越海港(1 / 2)
朱喜明在大婚后的第一日就开始在他的厚世伯府中,逐个接见各方远道而来的特使和代表。
他最先接见的是四川远道而来的好兄弟马祥麟,两人见面后十分激动的拥抱在一起相互表达着多年后相见的喜悦之情。
在共同回忆了当年一起与入关建奴作战的往事后,朱喜明表达了他想请白杆兵进入广西参加各族部落管理的意愿。
并将自己早就谋划好的改土归流政策,和对广西长治久安的商贸发展计划一一做了讲述。
还诚挚的邀请马祥麟出任两广特区民族事务部部长,希望他也能来两广特区内任职与自己并肩战斗。
马祥麟在询问了相关计划的具体内容后,表示要回四川与母亲秦良玉商议后再给予答复。
朱喜明在请马祥麟留下来一起共进午宴时,他还特意喊来了自己的夫人们一同作陪。
来向她们讲述自己和马祥麟如同家人般的兄弟友情,最大限度的向四川白杆军表达了自己的善意。
朱喜明在送别马祥麟时还将自己的《新理论》一书赠予他,将自己谋求民族富足和大明强盛的美好愿望坦然相告。
朱喜明第二个位接见的是清国特使宁完我,他再次将自己当初和多尔衮的谈话内容又重复了一遍。
将皇太极去除国号向大明帝国称臣,全族西迁到西伯利亚建国戍边,才是双方能够达成谅解的唯一出路。
他在分别时是也同样赠送《新理论》一书,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内部和平和大明帝国雄霸世界的美好意愿。
朱喜明接见的第三位代表,是张献忠只有十六岁的义子李定国。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不卑不亢一表人才的李定国,他首先详细的询问了李定国的身世。
在安静的听完李定国悲愤的讲述后,他告诉李定国自己是如何成为孤儿如何流落到京城,又经历过什么样的非人折磨。
指出这些苦难皆是来源于华夏民族内乱造成的,如果要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免受自己这一代所承受的苦难,就只有彻底改变大明国内忧外患的局面。
通过特区积累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对于旧儒家治世法则进行改造才可以达成革新。
他向李定国讲述了后世的那些百姓富足,民族强盛的美好生活。
讲述了新思想和新科技对民族发展带来的便利,还有脚下的世界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分布情况和相互之间正在展开的生存空间竞争。
这一切很快就引起了李定国这个聪明少年的追问,朱喜明始终保持着一种关怀的态度回答着他的提问。
并开诚布公地讲述了自己正在考虑的海外建国和华夏民族改造计划。
当李定国听完喜明讲解三本主义的含义后,竟然激动的握紧着拳头向他发誓一定回去劝说义父张献忠,也按特区这些新理论在控制区内进行治理图强。
不要再像以前那样靠流寇式的烧杀抢掠求活,李定国年纪虽然不大但却很聪慧,还难能可贵的拥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大义之心。
最后他拿着朱喜明送给他的《新理论》一书,竟然激动的连连鞠躬表示感谢。
李定国此时此刻怎么也没有想到,被义父张献忠和义军将领讲述的那个刽子手竟然如此的温和睿智。
对他这个叛军小孩都会耐下心来摆事实讲道理,用他摸得到看得见的事物解释给他听,而不是像义父张献忠那样依靠权威强迫他人服从命令。
让李定国带来的那颗充满仇恨的心,最终变成了一颗急迫想同他一同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
两人又经过大半夜的交谈,也让朱喜明喜欢上了这位心怀大仁义的少年,最后亲自送他出府门看着他离去后心中不由唏嘘不已。
第二日他又单独接见了广西各友好部落派来的代表,但他没有给他们赠书,也没有向他们讲述什么民族国家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