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明快餐(1 / 2)
朱喜明通过对香山岛内的市场调研最终决定侨兴居不做酒楼生意,也不做最初设想的烧烤生意。
而是选择了一种全新的快餐、送餐生意,他选定的经营种类只有两种可供选择,都将是采用当地最寻常的鱼和米烹制而成。
一种是香辣豆豉鱼配白米饭市场成本价十文;一种是盐味豆豉鱼配杂粮米饭市场成本价八文。
这鱼的烹制将采用罐头厂很受市场欢迎的独家配方,用他为罐头厂特别研制的高压锅烹制,不但肉鲜骨脆还味道独特。
他每份快餐的市场出售定价就是食材的成本价格,也就是说快餐和百姓自己烹制的成本相同。
他的这个计划立即就引起了所有人的质疑,开店不赚钱难道只赚吆喝吗?
“开店当然是要把盈利放在首位,只不过我们不是从消费者身上赚钱,侨兴居快餐的盈利渠道是从供应商身上赚差价。
例如百姓们从本地粮店采购大米的零售价格是十文,我们从粮商那里大批量长期采买价格也许只需要九文。
这批发和零售之间的一文钱差价,就将是我们侨兴居快餐的盈利模式。”
朱喜明当即授权董小宛和卞玉京负责找当地大粮商批发采购食材,力求用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还特意告诉她们食材的采购量要大,就按每日五千份快餐的标准签订一年期采购合同。
如果侨兴居快餐经营失败了还有十多万新军可以分担采购到的食材,所以在找当地粮商采购食材时胆子要大一些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侨兴居将对外招收五名主厨和十名帮厨,还有二十名向各处人员密集场所送餐的伙计。
他们每人一日两餐免费还会统一发放服装,每日还会有三十文的保底工钱。
如果侨兴居快餐生意兴隆每日销售量超过五千份时,超出部分的收益他会与伙计们五五分账。
朱喜明心中想自己的快餐在这个时代价钱最低,味道最好,口味更新快,服务送到门,这总比一家一户自己煮饭吃要实惠很多。
快餐用的容器他想到了当地随处可见的竹筒,用竹筒不但经济实惠还可以提升快餐的香美口味。
朱喜明现在也越来越被权力和财富那无所不能的魅力所折服了。
当他做出这些决定后短短十日时间内,他心中所描绘的快餐店所有蓝图就一一变成了现实。
朱喜明对董小宛和卞玉京所负责的食材采购结果也很是满意,批发价格比零售价格低了两成。
侨兴居快餐店开业前三天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将整个香山县民众的胃口给吊了起来。
崇祯十年十月十日,大明帝国第一家快餐店在广州府香山县城中隆重开业了。
当第一批2000份竹筒快餐被统一着装的二十名伙计,用独轮小推车送往各指定快餐销售点时。
侨兴居快餐店外也随之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围观百姓的欢呼声。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竟然是,侨兴居快餐店这一日在四个时辰之内竟销售了一万份快餐,可还是没有能够满足当地百姓们的购买需求。
朱喜明看着店内里里外外累倒一片的三十多名伙计,他当即大手一挥就将今日这一万份竹筒快餐所得利润两万文钱全部平均分给了伙计们。
用来表达他对伙计们这一日的忙碌和自己事前考虑不周的歉意。
他的这个决定立即就引来了一片欢呼之声,三十五名伙计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满血复活。
他们继续干劲满满的开足马力,将侨兴居内外收拾的妥妥当当为第二日正常营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