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弥赛亚(2 / 2)
“你们有没有问过村民?周围的邻居真的都什么也没看见?”黄海问着自己的助手。
助手回答道:“是啊,我们和住在对面的王姨谈过了,她说什么都没看见。而且,住在另一侧南夜甚至都不在家。”
“好吧。”黄海看着黑漆漆的村子,吩咐道:“我们要24小时的看着这里,另一个汤品家的现场也是一样,以防止嫌疑犯重返这些地方。大家继续工作吧。”
助手点点头,离开了。
“离歌队长,我需要让这里非常干净。现在我们所得到的一切理论是基于宗教上的错觉,我是说,你怎么能证实这个?”黄海对于案件现在毫无进展感到悲观。
“有时候,无组织型罪犯会返回尸体的埋葬点,重温也好,宣示主权也好。这可能没什么线索……这可能只是他的一种途径,来处理死亡后的尸体。”离歌没来得及回答,任小惠先说道,“但是,你也可以理解为,那也可能是种后悔的表现。毕竟,我们要找的是一个有精神上疾病的嫌疑犯,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甚至在最极端的精神变态情节中,也会有明确的转变,很深刻的那种程度。”离歌接着说道。
“如果,我出现某种幻觉……就杀人,然后再喝人血……之后,我又对此感觉很不好……我会去哪儿?”任小惠拿着小桶,自言自语道。
离歌的脑海里灵光一闪,问道:“黄队长,这村子附近有多少座教堂,或者寺庙?”
“很多,少说15个地方。”
“每个地方我都会派警员过去,如果有增援警力的话打电话叫他们。”离歌吩咐道。
“好的,我知道了。”
(“弥赛亚”一词来自犹太教概念,是希伯来语中“受膏者”的意思。
什么叫受膏者呢?
受膏发源于闪米特人的一种习俗。闪米特人贵族有一种习惯,就是往身体上抹植物油膏,类似于今日的护肤品,可能可以起到保湿护肤、清洁身体的作用。后来这种习俗逐渐转变为犹太教中的一种仪式——膏抹成圣。也就是对涂抹油膏这个行为赋予宗教意义。比如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将法器、灯台、香檀、洗涤盆等用膏涂抹。以及犹太教的祭祀、先知、君王等,自称奉耶和华之命受膏。这些都是一种将普通人或事物,通过“受膏”这个行为,赋予宗教意义的过程。
而弥赛亚的概念诞生于“巴比伦之囚”时期。在犹太人的设想中,一个与耶和华有约之人,将成为犹太复国的救世主,所以以“弥赛亚”之名称之。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理解是,一个出自大卫王家族的拯救者,将带领犹太人恢复大卫统治时期的以色列国盛世。而基督教刚诞生时,作为犹太教中的新教,利用了犹太旧约中的很多预言,对耶稣的身份进行神化。
比如新约称耶稣名义上的父亲约瑟,是所罗门王的嫡系子孙,就是一种对旧约中“弥赛亚”预言的应验。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通过自称弥赛亚企图自我神化,包括很多邪教。比如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轰动一时的“大卫苗裔”教派。当时有报纸以《有罪的弥赛亚》为标题整版揭露了这个教派。“有罪的弥赛亚”报道中称,其领袖大卫·考雷什(David Koresh)声称自己是弥赛亚,实行多妻制,甚至连未成年女孩也不放过。最后“大卫苗裔”被联邦调查局定义为“邪教”。在FBI进入其在德州的总部“迦密山”搜查时,双方爆发激烈交火,最后对峙了51天之久。最后导致74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