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南征贵州1(1 / 2)
随着西北军地盘的扩大,李向东越来越觉得民政系统的人才有些不够用,但又不太想用太多那些饱读四书五经的旧式人才。
那些满腹孔孟之道的旧式读书人,张口闭口仁义道德,不够接地气,有时候反而成为新政的阻力。
西北军对于主动投诚的各州县官员,大都是原职任用,一方面为了给明朝地方官员树立榜样,减轻他们投降的心理负担,快速恢复地方统治,另一方面也是缺少政务人才。
这样一来,西北军整个体制中仍然有大量的旧式官僚,对于李向东的一些新举措存在一些抵触情绪。
西北军也通过举办新学考试,来选拔新式人才,但这些远远不够。
李向东打算创办全新的教育体系,培养新式人才,学堂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什么思想家、书法家、大文豪,只要能培养出务实的、能做具体事务的实用型人才。
于是李向东按照后世大学体系的模式,让劝学司先筹办两所新式学堂。
一所是华夏大学堂,专门培养各类掌握新学知识的新式人才,设置物理、化学、数学、医学、农学、机械学、管理、法律、历史、文学等专业。
另一所是华夏讲武堂,专门培养基层军官的军事学院,主要学习训练操典、经典战争案例、后勤统筹、山川地理、战争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培养基层军官还要专门建一所学堂?”叶康杰疑惑地问道。
在他看来,战争就是最好的学堂,直接提拔作战勇敢的人为将领就好了,还需要专门建一所学堂来培养军官吗?他们识字吗?
“战争的确是最好的学堂,但建立军事学堂可以更好的系统性的提高军官们的军事素质。”李向东解释道。
其实李向东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军人们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建立一所民政的学堂和一所军事学堂,以彰显西北军对军事人才的重视,无形中把提高军人提高到与民政人员同等重要的程度。
一直以来文人都视军人为丘八,看不起军人,李向东就想办法提高军人的地位和荣誉感。
在基础教育方面,李向东让劝学司编写统一的教育书籍,分为儿童教育和少年教育两个阶段。
儿童教育书籍主要有识字和数学两大科目,识字教育的课文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相当于后世的小学教育。
少年教育书籍分为文学、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五大科目,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教育。
由于西北军目前的财力有限,暂时还做不到普及全民教育,只能靠民间力量进行初级教育,鼓励民间的私塾教授新学的知识。
另外,军政府官吏选拔考试的内容,一律考政治、物理、化学、数学这些新学的内容。
实际上军政府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只是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定下来。
“大将军,还请三思啊!这样做无异于把天下学子拒之门外,会引起天下学子的抵触,”沈子衡痛心疾首的劝道。
“他们也可以学习我们新学的内容嘛,大家都是才开始接触新学的内容,现在学不算晚。”李向东说道。
“可是这样做会寒了天下学子的心,无异于把他们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梁仁新也在一旁说道。
“这个就没有办法了,我们现在更需要掌握新学知识的人。而且我们也没有否定儒学的东西,在文学一科中,也引用了一些论语的内容。”李向东毫不动摇。
儒学一家独大的情况必须要改变,西北军不会去适应那些儒家学子,只能让他们做出改变适应西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