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兵制改革(1 / 2)
李向东听了吴志高的建议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嗯,我也正有此意,缩减军队规模,可以减轻国库负担,至于要缩减多少,怎么个削减法,兵部拿出几份方案让大家讨论一下。”
“陛下,这缩减兵力方案有什么大致的方向。”兵部尚书李岩请示道。
“陛下,我建议可以借鉴前朝的养兵方略。当年明太祖实行的世兵制军屯养兵,不需要国家耗费银子,只需要给军户们分发田地耕种,免除他们的田赋就可以了。明太祖号称养兵百万,却不用百姓一粒米。”吴志高建议道。
他提出的世兵制也就是所谓的明朝时期的卫所制。
卫所制的核心就是分配士兵们以土地,不收田赋,但代价是让士兵们成为军户,世代为兵。
明朝初期军队达到150万之多,国库却一点不吃力,只需要免除军田的田赋就可以了。
也难怪朱元璋可以骄傲的宣称,他养兵百万,却不用百姓一粒米。
明朝初期的军屯兵都是上过战场的兵,平时种地养活自己,有战事时又可以迅速动员起来,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样的军屯兵可以称得上成本低,战斗力强,物美价廉。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这样的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既养了庞大的军队,又不用国库支付银子,简直就是完美的方案。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卫所制的弊端就慢慢地显露出来,卫所兵的战斗力直线下降,这些世袭的兵将彻底已经蜕变成了地地道道土里刨食农民和地主,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在明朝嘉靖年间一百多个倭寇在沿海地区劫掠,卫所兵几乎无法抵挡,让这伙倭寇越杀越勇,甚至一路杀到南京城下,如入无人之境。
卫所制造成整个国家几乎无兵可用,真是可悲可叹。
为了应对战事,世袭将领不得不吃空饷豢养家丁,增强战斗力,以至于往往号称兵力过万的一个总兵,真实兵力也就数千人,而真正有战斗力的又只有那些将领手下的几百家丁而已。
明朝中后期的统治阶级也看到了卫所兵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慢慢地摒弃卫所兵,启用募兵制招募职业兵将,增强战斗力。
“那些卫所兵在明朝后期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只能靠将领的少量私兵家丁来撑场面。我们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辙。”李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我大华朝才摒弃了前朝的世袭匠户制,这世袭的世兵制即使再省银子也绝不能实行。”李向东也直接否决了吴志高看似省钱的方案。
卫所兵实在不堪大用,不能保家卫国,再省银子也是白搭。
“陛下,这世兵制固然不可取,但寓兵于民的策略还是可以借鉴一下的。我们可以借鉴唐朝时期的府兵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沈子衡建议道。
从南北朝到唐朝后期,中国就曾经采用过府兵制。
府兵平时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闲暇时进行训练,战时再临时应征作战,战争结束再回归田园,寓兵于民,对于国家来说也同样节省大量的银子。
“这府兵制的确是比较省银子,但临时征调的士兵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职业士兵。不能只为了省银子,完全采用府兵制,至少还要保留一些募兵,应对紧急情况。”方鹏飞不完全同意沈子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