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古卷轴河神赏画 烟雨图险象突生(1 / 2)
河神打开画卷,见是一幅江村山水秋景图,画面山水、村庄、林壑层次分明,群山起伏、层林尽染、烟波浩淼,既有大江的壮观,又现渔夫的辛劳。村舍、寺庙掩映林间,小童、老者溪桥问答,茅庐之中二人对饮畅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俨然世外桃源,令人向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
河神的目光从画上移到了王小C身上,他问道:“小C,你知道这是幅什么画吗?”
“那您可问住我了,这是我在河边偶然捡到的,而且我对字画着实没有研究。”
“我告诉你吧,这幅画叫做《江村烟雨图》,是着名画家马汉三的画作,而且是马汉三存世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马汉三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兼具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和画风。你看这幅画墨晕黝润,烟云生动,峰峦林壑、屋宇舟帆、溪桥人物均应物象形之至;云霞变幻,风雨晦明,无不色染入微。”
王小C边听边点头回应,其实他对河神说的话一句也没听明白,本身他对书画艺术就没多大兴趣,而且他的家庭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基因,所以王小C就跟听天书一样听着河神讲这幅画的创作、运笔、意象。
河神所说的这位画家马汉三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原名叫马毓章,字汉三,号绣江居士,是清末山水画的名家,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章丘人。马汉三师承吴石仙,得其烟雨山水精髓,师徒二人一南一北,素有“南吴北马”之誉。
当年,年轻的马汉三南游上海,一心想结识当时着名的画家吴石仙学习烟雨技法,拜师学艺,可是吴石仙这个人在技法方面相当保守,闭门作画,拒不收徒。无奈之下,马汉三装扮成哑巴,每日在吴石仙的门前扫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吴石仙慢慢和他有了接触,发现他不会说话,但是体貌俊健,生性聪慧,有意收其为书童。两人用手语交谈,马汉三欣然应允,从此就进入了吴石仙的画室,每日追随左右,磨墨抻纸,侍奉案侧。他在一旁,也就有机会得见吴石仙作画细法,像什么落墨着色,勾波点染,浓淡干湿,催发渗化,马汉三都仔细观看。尤其是吴石仙从不外传的特殊技法,也能够看到,然后马汉三私下里朝夕揣摩,用心记录,每次等吴石仙外出后,则尽心摹写,反复实践,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马汉三习得了绘画的真谛,学到了吴石仙的精髓要义。
到后来,市场上竟然有吴石仙的山水假画流通起来,赝品技法之精湛,湖山烟树之神妙,足可乱真,一时震动上海画坛。假画何人所为,吴石仙百思不解,经过反复查询,他怀疑是哑巴书童马汉三,但有没有证据。一日,吴石仙佯装外出,旋即折回,马汉三正伏案泼墨,收拾不及,真情败露,当即伏地叩首,陈述入室学画动机,乞求吴石仙谅解。精诚所至,吴石仙甚为感动,尽释所怨,但对马汉三约法两条:一是离开上海,二是画价每幅不少于十两白银。
马汉三恪守吴石仙之所嘱,携艺回到山东,历游江北各地,作画不辍,艺声日高,其真品现已被列为国家文物。
河神正在品评着马汉三的这幅古画,这时候,桌上的杯盘都已经收拾下去,换上来了几盏新茶。银老太和白夫人也不懂字画,只是默默喝着茶,听河神讲诉。河神说道:“画是不错,可惜不是真品,这是一幅赝品。”
王小C仔细看了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问道:“您怎么看出是赝品来的呢?”
“卷轴倒是个老物件儿,看样子有些年头儿了,可是这画上的墨太新了,就好像是最近几天画的一样。不过也有可能是河边水汽大,引起的返潮。但不管怎么说,这绝不是清末马汉三的真迹!不过赝品能模仿到这个地步,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王小C心想:看来河神对字画的研究比较深,我是什么都不懂啊,以后也得学学这方面的知识,最起码见着小墨,和他吹牛也能用得着。他正胡思乱想着呢,河神突然说道:“小C,你看!”
王小C见河神大惊失色,用手指着画,只见画卷里描绘的图像竟然隐隐动了起来。山两侧的河水泛起了点点涟漪,最开始还只是微波荡漾,后来水波越来越大,河面上的小船也开始随着水面的波动四下摇晃起来。
白夫人也凑近来看,看到这个场面她的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银老太仍安然稳坐,手拄蛟头金拐,面色沉静,心里暗想: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一点儿小动静就大呼小叫。她斜眼看了一下河神手里的画卷,眉头也皱了起来。她看见画里翻腾的河水中出现了一个黑点儿,随后黑点儿越来越大,突然变成了一只蛟龙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