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回 杨道人戏耍恶人 老君像降伏邪魔(2 / 2)
“你们所做之事我已全部知晓,虽有罪过,但念在是受人蛊惑,责任也不全在你们!”老君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们二人跟在我身边多年,心中是否对我有所埋怨?”
赶山惶恐道:“弟子不敢,弟子对老君心悦诚服,没有半点不敬!”
“你们本是天上金童玉女,受玉帝之托下得凡界侍奉于我。我也知你们心中早生爱慕,只是碍于我的情面,难以倾吐。”一句话说得华盖面色大红,就像扯下了他们的遮羞布一样。
“神仙不比凡人,需得封存七情六欲,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今你们被邪力侵蚀,仙骨受损,不如卸去一身仙骨,成为凡人,再去谈情说爱吧!”
老君也不等他们回答,红光将二仙笼罩其中,他们顿时感觉身子软绵绵的,难以支持,扑倒在地。
二仙心中并没有因老君剥其仙骨而怀恨,反而感激于他老人家,既是为仙不能谈情,倒不如做一世凡人来得洒脱。他们嘴上喊着感谢老君,心里开始憧憬未来的普通而又甜蜜的生活,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微笑。他们互相看着对方,若不是老君在场,此刻应该相拥在一起,彼此吐露真情。
老君告诉他们,自己不能在此久待,就在这里亲自见证他们的旷世奇恋吧!说完,二仙在老君的仙法下突然变装,穿红挂绿,他们看着自己变成新郎官和新娘子的样子,激动夹杂感动一齐涌上心头。他们拜罢天地,又拜老君,紧跟着夫妻对拜,三拜之后,也便有了夫妻之名。
多少年来,只为此一刻:夫唱妇随,白头偕老!
老君说道:“锦屏山上的太山行宫就作为你们的新房吧,我已和碧霞元君打好招呼,良辰吉日,赶快去吧!”
二仙再次拜谢,携手走出了老君堂。
锦屏山是我国道教文化名山,脉属全真龙门宗,与摩诃顶、胡山、长白山等道教同根同源。山上松柏如海,苍翠如锦绣,横亘如画屏。其山顶平整,所以锦屏山又名平顶山。远望平顶山,中部平整,两头略翘,如旧时文人的书案,又有人把平顶山比喻成章丘县令的书案。
平顶山为何被称为“县太爷的书案”?又为何更名锦屏山呢?却是乾隆下江南巡察,路过平顶山的一段传说故事。
清乾隆八年,乾隆帝要下江南,下密旨先到山东章丘察看。
话说乾隆一行人顺绣江河行走,乾隆往南观看,见众峰环抱一山,顶端呈“一”字横形,横上树如骏骑欲跃天空,整个山脉郁郁葱葱。乾隆指着此处问县令毛邑:“山叫何名?”毛邑道:“回万岁,此山叫平顶山。”乾隆微笑着说:“毛邑,你比朕还要富有啊。”毛邑心中一惊,以为皇上说他有受贿之事,吓出了一身冷汗。谁知乾隆却指着平顶山说:“朕的书案,长不过数尺。瞧,你这县太爷的书案,却横卧于天地之间。”毛邑听皇上把平顶山比喻县太爷的书案,连声称妙叫绝。
行程几十里,来到锦屏山下。恰逢山冈滴翠、野花斗艳。悬崖峭壁处,怪石嶙峋,气象万千。不时有白云从山腰飘过,奇妙无比,犹如一幅泼墨画悬挂眼前。乾隆连声感叹:“美哉,妙哉,好一幅锦绣屏障也!”一行人马走出了老远,乾隆还不时回头,留恋地观看。
后来,毛邑和身边人说起了乾隆对平顶山风趣的称呼和感叹,此话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此山便有了“县太爷的书案”的别称。平顶山也因“锦绣屏障”而被人们渐渐改称为“锦屏山”。
这时,王小Q的大徒弟花妖步雅尘和四徒弟古柏赶山也来到了锦屏山,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立在眼前,牌坊横额上书有“锦屏胜景”四个大字。他们穿过石牌坊,就是长长的石阶,石阶路面有三米宽左右,两边都是灌木和松柏。
他们是受到王小Q的传音召唤,奉师命赶来的,至于来此的原因也并不知情。他们深知这位师父神通广大,做事根本不会循规蹈矩,对于他老人家的想法实在无法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