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九零:留守儿童的小幺崽(4)(2 / 2)
“今天的菜好丰盛啊!”坐在小凳子上,赵安楠看着早上就有了四个菜,惊讶地小嘴都没合拢。
平时早上四个人,对着老面馒头蘸酱,偶尔炒菜的时候,早上能热一下剩菜,像今天这样新炒了四个菜,是去年大年初一的待遇。
赵俊民听在耳朵里有些不是滋味,他们在城里打工虽然困难,但每天还是要炒菜的。面对四个蔬菜,小女儿都这般惊讶,可想而知平常的生活条件。
“爸妈,我和秀娟现在手头有点宽裕,虽然盖不起来房子,但给家里留下点生活费,还能开个小店铺。”
“啊?开店?”赵爷爷听着小儿子的话,有些不解的追问,“是不是人家不要你们了?开店里买东西的人少吧?”
在他们农村,整个大村子就一个小店铺,虽然杂碎的东西都有卖,但依然很少有人去买,大家吃什么都自己种,连油都是自己打。
“城里不一样了,爸。”赵俊民知道现在城乡差距拉开,一时间也无法跟老人解释这种现象,只能大概解释,“城里很多人都买,挺好的。”
赵安楠听着爸爸那么说,不停地向一旁的哥哥使眼色:开店铺,岂不是有好多吃得了?
赵安年咬一口老面馒头,再喝一口米汤,心里对赵俊民这个想法还是比较赞同的。
九十年代大家以打工为主,如果把眼光放在打工人的日常,尤其是那些独自外出务工的单身男子,吃饭买东西是常见的事。
“唉,你们出去了,见识多!”赵爷爷叹了口气,他对外面的世界是封闭的,平常所有的消息都是邻里家常相互传来的。
安衍艰难的咽下老面馒头,娇嫩的嗓子呛的有些发疼,还是一旁的赵安楠率先注意到这个情况。
“小弟,喝米茶。”赵安楠小心翼翼地将安衍面前的米茶碗往外移了移,还跑到厨房找到勺子。
“谢谢姐姐。”安衍被赵安楠盯着,也忍不住露出笑,要一勺米茶就要往姐姐嘴里送。
“谢谢小弟!”从赵安楠记事起,他和哥哥都是自己独立吃饭,没想到第一次投喂来自小弟。
王秀娟也注意到这一对姐弟的互动,端起准备喂饭的碗慢慢放下,笑眯眯地看着女儿和儿子,好在没有出现相互排斥现象。
“哥哥也喝”,安衍喂完赵安楠,立刻把勺子转了一圈,递给了旁边有些羡慕的赵安年。
“不用”,赵安年看着喂过妹妹的勺子即将进入自己的嘴巴,连忙把头扬得老高。
十二岁的小男孩,已经把村里男女授受不亲记得牢牢的。
“哥哥嫌弃小汤圆啦!”安衍以为赵安年觉得自己是外人,所以不接受自己的好意,小嘴巴顿时撅得高高的。
“不是”,赵安年看着安衍欲哭不哭的小脸,顿时有些慌了,村里的小孩子都是泼猴,连妹妹赵安楠也以一敌三,和男孩子干架毫无含糊。
安衍依旧没有说话,大眼睛执着的盯着赵安年,拼命唤起哥哥内心深处的愧疚。
赵安年确实如安所愿,无措地对上几个大人看好戏的表情,最后拽着弟弟的小手,趴在老面馒头上啃了一口。
“我喜欢…小汤圆的。”赵安年的话有些含糊,不知道是不是嘴里的老面馒头噎的,还是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