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黎朝灭亡(1 / 2)
在三百未军仍忙着收殓遗体、打扫战场之时,七万宣军在寅使的引领下,从北门正式进驻寅城,结束了寅国短短三个月的政权。
在那座风氏商队曾前来送药、杉筠兄妹曾前来向邘意自荐并与之辩论的,如今扩建工程仍未完成的侯爵幕府中,申、芈二人坐上了曾经邘、苏二人曾坐的位置,彻底取代了他的统治。
进占寅都,也象征着这部宣军终于结束了自此前被未军追逐而不得已打入炎国起的“亡地”“死地”的状态。
过了如此之久,他们也终于等来了和平。
然而,城中粮草本已受困而将绝,宣军本部也是在源源不断接受炎国援助的情况下才能坚持进取的,突然受降,一时反而拿不出能养活全城军民的粮草,可一向主张爱民的申、芈二人又不可能选择杀俘…
于是,尽管知道他们可能沦为具有一定规模与武装的残兵流匪,宣军也不得不选择了将剩余寅军尽数释放。
四面城头一围的“寅”字旌旗被取下,皆换上了“宣”字大旗。
次日,十月廿三。
大清早,司马常辛便不告而别,离开了未营,消失无踪。
终于重新整顿好了的未军仍驻扎城西,尚未退兵。未国大司士、玉娄城大长老常甲召集了剩余弟子就昨日之事进行了一番商讨后,常甲提出要撤兵回防,果然献出雍邑一事暴露、昨日阻扰掌门之事又都有目共睹,此时的他是已无法再服众了。
于是,三百弟子无一个打算撤兵回国,常甲无奈,也只得独自离去,把这群弟子们留在了此处。
至此,大黎西部战场的烽烟便终于完全平息了。
……
又一日过去,天下其余各处的战况也接连发生了变化:
王畿,三路炎军大军在历经三日行军及半天攻城后,终于尽扫域内诸城,会于几无王师防守的桂岚邑城下,并在铉影阁及太师府的配合下,城门大开,兵不血刃即进驻了城中。
黎天子“昌定”率一众文武群臣、妃嫔宗室走出王宫,正式向炎王、炎太子苍禹及炎将柳随山奉上十二旒天子冠与玉玺,恭敬跪服,呈书投降。
传承了近五百年、二十代的黎王室,至此灭亡!
炎王亲自走进天子王宫,坐到了曾经只有天子能坐的大殿高座上,立即颁布了许多攻灭黎王室后的新行诏命:
首先便是黎王室被废除,原王畿地域划归为炎国“桂岚郡”,桂岚邑设为郡治、并改称为“桂县”;
昌定被去除天子名号,设为桂岚郡郡守,封为“黎侯”,配享侯爵待遇;
天子王宫则同样降格,改为了“黎侯府”。
积灰已久的九鼎被炎军搬起,由炎王派兵运回了孟阳;
而由于黎王室覆灭,原先被黎军打下的剩下半片原渊地则同样归属了炎国,被划归为了“平渊郡”,郡治设到了此时尚未脱困、被黎军与启军拉锯着的新梁城去。同时,新梁也被改名为了“梁县”。
而平渊郡郡守,则由同率一路大军前来的柳随山领受。
除郡守外,柳随山还因赫赫战功被擢升为了炎国大将军,并受封“武宪侯”,同样配享侯爵待遇。并且接下来还要继续再率大军进入平渊郡平乱,一直到最后直接在梁县走马上任。
莫说是世人,就连柳随山自己也不敢想象,几个月前还是个守关小兵的他会能有今日这样的夸张成就…
至此为止,炎国终于一统北方,国境直接与寅、宣、启三国接壤,超越宣国,成为了当今天下疆域最大的国家!
在所有诏命发下后,炎王便暂时常驻在了这桂县黎侯府。
柳随山当天便率炎军出城,继续东征。
大约于此同时,罗沉也收到了师侄薛十七送来的青鸾飞谕,更是大喜过望…
……
当天正午,桂县城中。
黎侯府地下,那片密不透光、但却广袤开阔的“铉影阁总舵”中:吱呀一声,铁门打开,来了位曾经的常客。
腰佩长剑,一身精良银亮的盔甲、配着血红色的披风…
正是炎国当朝太子,苍禹!
“哟,斧执事!”
“斧执事回来啦,哈哈…”
长厅中数十个黑衣斥候见到来者,纷纷笑着向他打起招呼。苍禹见状,于是也一一回应。
此时的他,早已交出了长禾斧,脱下了铜面具,也已受封为太子,按理早已不再属于铉影阁的一份子了。
可或许是念及旧情,斥候们还是如此称呼。
在铉影阁活动了大半年,苍禹对此地比对孟阳的太子东宫还更亲切,边与众人打着招呼,苍禹边熟门熟路的一路走到了总舵最深处、较比外厅更显暗沉许多的主厅中。
最深处主座的蒲团上,那个身份与形象皆无比神秘的阁主,仍戴着一副铜面,盘膝而坐。
眼前条案上有盏亮着微弱火光的油灯,三五卷竹简稀疏无序摆放着,还有笔、墨、砚台等俱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