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布告(1 / 2)
明朝的火器其实一直都是领先于世界的,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就是专门掌管火器的军队。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当时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中,神机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神机营,京城能不能守住都是个未知数。
火器的应用,使得战争早已改变了形态。神机营为了能够保证长时间持续的射击,通常使用“轮射”战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段击。
第一排射击完毕之后,迅速退到第三排开始装填火药。紧接着,第二排站到第一排的位置开始射击,射击完毕之后迅速再退到第三排单位置上去。如此反复,使得火器可以不间断地攻击。
可是火器的发展一直都是停滞不前,尤其是草原骑兵在与明军作战中,逐渐掌握了应对之策。
那就是火器虽犀利,然无论是有效射程还是准确度都欠缺。甚至于和弓箭不相上下,唯一让鞑靼忌惮的,是大明的火炮。
奈何大炮这东西太过笨重,用来守城可以,对付骑兵就不那么奏效了。
这些草原骑兵长年累月的和明军作战,早已习惯了明军的战术,他们也找到了明军火器的缺点。于是利用骑兵机动性优势,频繁的滋扰边境。
鞑靼小王子达延汗,一开始和大明关系还算不错。尤其是弘治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鞑靼小王子几乎是每年都来朝贡。
别以为他们朝贡真的就是为了臣服于大明,说白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单一性使得他们除了畜牧业几乎是一无所有。而大明自诩为天朝上国,每当番邦前来朝贡的时候,都会大肆赏赐财物。
于是,这些番邦就尝到了甜头。鞑靼小王子达延汗,每次来大明朝贺的使团规模宏大,一般都是三千到六千多人,进京人数被控制两千人左右。这浩浩荡荡的两千多人,光是朝廷给的赏赐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给的少了显得大明天朝上国没面子,给的多了实在是国库都撑不住,在朝贡期间,双方还会开市进行贸易。
到了弘治五年到弘治八年,双方的关系开始逐渐恶化。鞑靼小王子进京朝贡,也逐渐的少了起来。弘治九年和弘治十年,鞑靼虽然也向明朝朝贡,但同时大肆骚扰明朝边境。
如今弘治十一年,双方彻底的决裂。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乾清宫内的边关奏疏中,都是鞑靼小王子入侵的消息。更要命的是,这些鞑靼骑兵抢完就走,明军对其无可奈何。
火器的粗制滥造,成了明军的一大短板。这也难怪弘治弘治召见群臣议事,群臣们的建议则是大力发展火器。
内阁首辅刘健,和谢迁一起,更是执意主张在民间招募火器高手。只要研制出来的火器能够增加威力,重赏。
其实从永乐时期,到如今的弘治一朝火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火器的发展,依旧赶不上战争的需要。
相比于用来娱乐的烟花,虽然也是火药。可是烟花的发展却盛况空前,多彩绚烂的烟花,其制作工艺精良,燃放效果精美。
比起应用于战争的火器来,火器的发展显然太过缓慢了。
自永乐大帝成立了神机营,打仗的时候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弘治皇帝也非常清楚火器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于是欣然采纳了群臣的建议。皇帝亲自颁布诏书,在全国各地张贴布告,招贤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