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徐州四杰之一——王朗(2 / 2)
因此糜竺的作用可以在关键时候对郭嘉进行支持。
第四位是陶应。
这就是公孙续的厚道之处,同时也做给徐州各界人士看的。
陶谦已死、陶应还处于守孝期,却让其领一营的战兵营的指挥权和坐上五大作战参谋成员之一的位置。
相信此举会收买很多民心,让徐州的人看看,他公孙续不是过河拆桥的人,是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回馈的好人。
跟着本公子一块干,将来的好处处多多。
至于陶应会不会暗中积蓄力量蓄谋夺回州牧之位,公孙续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在陶就身边安插的内应可不是止两位。
最后一位就是王朗。
没错,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阵前骂死那一位。
但是在正史中却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而且王朗此人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徐州东海郡郯县人(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他和陈登、糜竺、赵昱号称徐州四杰。
号外还有一个说法徐州四杰为简雍、孙乾、糜竺和曹豹四人,笔者认为陈登、赵昱、王朗所作出的成绩远远超过简雍、孙乾和曹豹三人,因为这是就默然陈登四人为徐州四杰。
说回王朗这里,他一开始在陶谦手下做事,拜为徐州治中从事。
后来他南渡长江去到扬州地区,升任为会稽太守。
在位期间吏治严明、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深受军民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打江东各郡,王朗率领导军民奋起抵抗他的入侵。
这里为什么说是入侵,道理其实很简单,孙策是打着袁术的名义四处攻城略地扩大地盘,而王朗等人是奉大汉朝廷的名义在进行抵抗。
后来因为挡不住孙策的攻击城破被俘,王朗却始终坚贞不屈不肯投降。
碍于王朗的名气孙策不敢杀他,只能将其流放。
王朗的名气反而因此更大了,曹操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就对他进行征辟,王朗经过数年辗转才抵达许都。
当即就被拜为谏议大夫,后又升为御史大夫,司空,司徒,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
记住,可不是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的,他是得以善终的。
王朗学识渊博,和儿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着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和《周官传》等着傻子,并且还有文集三十多卷。
可以说王朗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所作出的成绩就算排到徐州四杰之首都不为过。
正是因为了解王朗一生大部分的事迹,公孙续在从谯县回到郯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请他出山,协助管理徐州。
无奈当时情况不明朗,加上他没有搞清楚公孙氏来到徐州的真实意图,所以就果断给拒绝了。
公孙续当时连他的面都没有见到。
随着公孙续北讨泰山军、一举解决陶谦遗留下来的问题时王朗这才有所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