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打破信息的高墙(1 / 2)
研究团队加不加入联盟对于莱茵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她要的是成果,如果能把整个团队挖过来自然最好,挖不过来倒也无所谓。
而这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她前几年在美国、联盟和世界各地的布局也已经开始发挥了作用。
首先是起带头作用的联盟,在政策和生产的双双倾斜之下,大量联盟生产的平价手机流入到了人们的手里。
而这手机的进步是半年一更新,支持以旧换新。
美国市场的推广情况比联盟稍慢,但也同样迅速的以低价推广到了全国并进行了快速的更新换代。
如此大趋势之下苏联不甘示弱,同样也给联盟支付专利并购入了相关生产线进行‘自主’生产,并接入国际互联网赶上时代的浪潮。
二线国家也在追赶,但由于基础设施未完善所以不能在第一时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所以只能先看着。
互联网诞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苏联来说或许就没有那么好了。
往日挤压的社会问题因为信息交流的平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所以没能广泛的流传出来,但苏联的问题在他国眼中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了。
于是乎各各国之间或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充斥在网络平台,当有手机的苏联人民通过互联网观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及自身所处的如同地狱般的环境时他的世界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以往苏联政府所隐瞒的肮脏事,官员嚣张跋扈、贪污腐败、欺男霸女、互相包庇等种种事件被一一扒出,人民对苏联渐生绝望。
由于互联网初步诞生苏联为了紧跟国际脚步就加入,导致其互联网防御和审核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他们也完全无法对开放网络进行任何修改,只能拼命的将不利信息封闭。
最终造就了一个大型互联网城墙,其国内开放的网络直接变成了局域网,还美其名曰保护。
但这对苏联人民而言其实是徒劳无用的。
因为真实的情况他们自己一清二楚,互联网只是让他们知道了并不是自己这一片地方在受苦,让他们的认知更清晰而已。
谎言最怕的就是开放性信息渠道,最怕的就是质疑。
可你看看苏联的网络和社会上有哪怕那么一丁点稍微尖锐的质疑吗?没有,其成分由此可见一般了。
外面的人透过这巨大的单向玻璃房看着苏联这个千疮百孔的玻璃房和控制玻璃房的人何时完蛋,里面的人透过孔洞窥探外面的世界期盼着玻璃房的漏洞能够修补好。
不过就算是城墙造好了,互联网的开放性还是让信息难以隐瞒,不能明说,那就隐晦的说,或者干脆用表情符号和干净的视频来对比。
像莱茵之前躺沙发上在论坛上曾刷到的一小时联盟工资和苏联工资购买力对比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这种没有任何滤镜和语言上的偏袒,只是单纯的购买力对比视频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还有各种关于生活、政治、军事和科技的讨论,是好大喜功还是真心实意的发展人们不需要让专家和政府来宣扬和评判,只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是否有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