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接见使者(2 / 2)
但此次不同,因为是早就议定的,宣威纳贡只纳不赏,旨在加强皇权在海外的权威性,所以最终三位使者得到的只是朱翊钧照着纸上念的一段冠冕堂皇的褒奖话语。
待三位使者退了下去,此次觐见的主流程便算走完。
可这不代表事情就结束了,作为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朱翊钧作为皇帝必须对有功之臣,也就是李旦进行赏赐。
这既是内阁的意思,更是皇帝与太后的意思。
意在传递出一个信号,那便是别看如今皇帝年纪小,但只要实心为皇室办差,便会有应得的赏赐。
于是在李太后的一个眼神下,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走到台前,一声高喊:
“宣,靖海宣威使、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巡海道佥事李旦,上前回话。”
李旦听后赶紧上前出列,“臣李旦叩见吾皇、皇太后,千秋万岁。”
“你便是李旦?朕知道你。”朱翊钧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随即弯下身子想去看李旦的脸,却是被一旁的冯保拽了一下,这才又将身子直了起来,“你抬起头来。”
李旦抬头,朱翊钧看了眼李旦的长相,十分满意,“果然俊朗威武,不失我天朝国威,冯大伴,你看赏李卿些什么?”
“回万岁爷,关于李大人的赏赐,内阁早就拟定好了。”
“那你就说吧。”
冯保点头,从旁小太监手里接过早已批红的诏命,朗声念道:
“靖海宣威使李旦,恪尽职守,公忠体国,靖海宣威屡立功勋,朕心甚慰,特赐绯纹飞鱼服一件,蜀锦云履一副,金漆精铁绣春刀一柄,望卿勉之。”
随即,冯保将诏命一并放到赏赐物品的托盘里,让小太监送到李旦手上。
接过赏赐的李旦谢主隆恩,但他并没有就此退下,而是对答道:
“回万岁,太后娘娘,此次臣从海外回来寻得一些有趣的玩意,不敢僭持,特献予万岁和娘娘。”
紧接着门外的小太监捧着精致的两个木匣上前,位于台上的冯保则是瞟了眼张居正,张居正只是微微颔首。
冯保懂了张居正的意思,回头朝李太后道:
“娘娘,这也是李大人的一片心意,不妨看看。”
“那你去看看吧。”
冯保拱手领命,下去打开了第一个木匣,里头静静地躺着一块精致的翡翠玉牌。
“禀娘娘,是玉,但又好像不是,李大人,这是玉吧?”
“是玉,也不是玉,此物名为翡翠,产自缅甸的东吁国,较之西域的和田玉更绿,更翠,眼下这枚更堪称翡翠翠魁,即使在本地也是极其罕见。
下官从佛郎机人手上得到此物,对方心向天朝,也愿向我天朝臣服,这枚翡翠便是他们的诚意。
臣知太后娘娘信佛,特命人将大悲咒加刻于翡翠之上,愿娘娘广得佛缘。”
李太后听了此话笑着接过翡翠佛牌,把玩道:“难得李卿有心,这尽心办事的同时还能念着哀家,甚好。”
话毕,李太后仍是在手里把玩,对眼下这枚翡翠越看越是喜欢,透绿的色泽晶莹温润,摸上去触感细腻绵密,犹如摸着浸着水的绸子,令人迷醉。
眼见李太后喜欢,冯保也是点头,轻轻拍了拍一旁李旦的肩膀,暗含着赞赏的意味,随即视线投向另一枚匣子。
可这边还没来得及打开,殿外突然响起一声高喝:
“急报!辽东军情急报!”
背后插着急字信旗的信使一路畅通无阻地冲到文华殿前,早已上气不接下气的他向前一跪,一个趔趄栽倒在地,随即又是爬起,从背后的信筒里双手取出密封的信件,嘴里仍是不忘高喊:
“辽东前线八百里加急报!大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