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老李原创:油灯及风匣(2 / 2)
风匣的主体是一只长、宽、高大致为一米、零点三米、零点五米的长方体木箱,箱体前后各有一个巴掌大小、安有折页、可以分别向里外翻动的椭圆形进气门。
风匣的前面是两根上下平行的拉杆儿,拉杆儿进出的地方安有滑道,两根拉杆儿外端用横木连接并形成拉动手柄,两根拉杆儿位于箱体里面的一端连着一个比风箱截面小一圈儿的长方形木板,木板的四周用线缠着密实的鸡毛。
风匣的一侧底部安有一个茶杯口粗细的锥形出气口,这样,在拉动风匣手柄时,伴着前后进气门“呱嗒嗒、呱嗒嗒”的响声,那出气口便会呼呼地吹出风来。
风匣通常会安在灶台边,灶台靠近风匣的一侧,也会在中间底部掏一个直通锅底的小口儿,这时将风匣的出气口对准这个小口儿,拉动风匣时,带有充足氧气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吹向锅底,那锅底的柴火也会火借风势,烧得更旺。
风匣的用处很大,尤其是碰上阴天下雨,柴草湿而难燃,这时拉动风匣,常常能收到奇效。
每年腊月,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常常要杀鸡、宰猪、蒸粘豆包、煮饺子,为了能早点吃上美味,心急的人们需要猛火快烧,这时,风匣的功用也就更为明显,于是,家家户户便会响起“呱嗒嗒、呱嗒嗒”的拉风匣声。
拉风匣是一个磨人心性的活计,刚拉几下尚觉声音抑扬顿错,颇有打板先生的风范,但是时间一长,便会觉得两膀发酸,浑身乏力,兴致全无。
小时候,拉风匣、添柴烧火通常都是小孩子们的事,如果说那时候小孩子过年有啥烦恼的话,拉风匣绝对能排在第一位。
拉风匣,小孩子怕,旧社会作为小孩子的童养媳更怕,那时候,很多老太太都有做童养媳的苦难经历,于是总能见到她们在和别人唠嗑(聊天)时撩起额头的几绺白发, 然后一脸凄凉地对人说:“看,这个大疤瘌,是我小时候天不亮就起来给他们家拉风匣,因为实在太困在灶台上磕的。”
关于风匣,还有一个歇后语,叫做“耗子钻风匣——里外受气!”如此看来,还真是不错。
时光荏苒,社会进步,如今拉风匣已不在是孩子们的烦恼,但不知为什么,前两天参观东北民俗馆,看到久违的风匣,我总是想过去痛痛快快地拉上几下,真的,现在想来,那“呱嗒嗒、呱嗒嗒”的声音还真是挺好听的。
……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