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老李原创:早点、家乡的四季小吃(1 / 1)
早点
因为上班改为八点半,我总可懒懒的于早上七点爬出被窝来,不慌不忙的把孩子送到园里去,然后神情悠然的去享受一下早点的快乐。
沈阳的早点不如南方那么繁杂,就拿馄饨来说,如果当作早点,就相当不错了,我喜欢到离单位不远的一家店,早上八点前,人不太多,一二层的店面,一桌四椅的台位,一顺排开,间或七八个人,来往取着馄饨,进到小店里,我会很潇洒的来到吧台,孔乙已般地从兜里排出三枚一元钢板,售货员便会给我一张绿色的小票,到餐台一递,不肖十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就端来了,清清的汤,冒着热气,上面星星的飘着绿绿的香菜沫、黑黑的紫菜丝、黄黄的海米,清汤下面是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馄饨,所有这些,都盛在一个大大白瓷碗里,饿了一晚上的肠胃,立时就会让嘴巴不停的分泌出一些东西来,轻轻的持白瓷匙舀一个上来,轻轻的一咬,香香的汁液就会流到汤匙里,再一并放入口中,有汤、有肉,有面,香滑嫩软沁人心脾,秋末初冬的早上,寒气逼人,来一碗馄饨当早点,一碗下肚,周身热暖,真应了那句话,好吃不贵,贼拉实惠!
如果时间紧,也可去公共车站附近的一家快餐店,这也是一家小店,一层店面,整洁有序,黄桌,红凳,白碗、绿筷,让人非常有食欲,一份早点也只需二元钱,通常是一碗粥、三个小花卷,一个煎蛋外加一碟小咸菜,如果不吃煎蛋便可将小花卷换成馅包子,馅料有荤有素,挑选由人,粥是管够喝的,但我从未喝过两碗,心中总是有些不忍,小本买卖不易呀!两元四样,有干有稀,有菜有蛋,热热乎乎,吃起来也真的不错,尤其让人喜欢的是老板的人文理念,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再加上小店时总是索绕着轻美宜人的音乐,实在让人有流连忘返的感觉。
如果不吃这个,也可来点大众品味的豆浆油条,我家附近有一家铺面,有大排档的风格,早上八点前人很多,要站排,但有时我宁愿排上一会,因为那的豆浆和油条确实很地道,四根油条加一碗热腾腾的浆子或豆腐脑才两块钱,清香宜人,如果食量大还可加个油饼茶蛋之类的特色小吃,很是不错,此店三教九流聚集列座,吃时又可听市井趣事,虽来去匆匆,但唇齿留香,腹中热暖,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乡的四季小吃
我的老家在阜新县农村,是蒙古族聚集区,记忆里家乡的小吃有春季的蒙古馅饼、夏季的三合面饸饹、秋季的饭包和冬季的牛犊汤,每每想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春季的蒙古馅饼,妇女们用头刀嫩韭菜,加上剁成碎沫的煎鸡蛋,再加上些红红的海米,油盐花椒粉之类的自不必说,调拌成馅料,再用温水和好白面,揪成一个个软软的面团,齐齐的排在案子上,轻轻的擀成皮,包上馅,再轻轻一擀,一张又圆又薄的生饼坯便“啪”的一声掷入温热的黑铁锅中,锅下是松针混着半干的高梁秸,保证灶火不紧不慢的烧着,一面半熟时,翻一次,当两面半熟时,滴入豆油,油热饼熟,再翻两次,使油均匀的挂在馅饼上,然后轻铲出锅放入备好的大瓷盘中,饼上仍滋滋的冒着热热的油珠,随做随端上餐桌(女主人先做后吃,着实辛苦),饼薄如纸,透过饼皮可以轻晰地看到绿、黄、红相间的饼馅,趁热夹入碗里,蘸点酱油、香油及干香菜沫的三合调料,清香怡人,让人过齿不忘。蒙古馅饼做法不复杂,我来沈阳多年,一直未能掌握其要领,很难做出薄、软、热、香的特色来,实为憾事。
夏季的三合面饸饹,榆钱满树的时节,便可吃三合面饸饹,所谓三合面就是白面、红高梁面及用干榆皮内芯碾压后经细筛而成的榆皮面,将三种面用冷水和成硬面团,烧一大铁锅水,取出特制的饸饹床,这床子是用一根粗细适中的榆木中间掏空一个圆洞,下面用布满直径三毫米左右的小圆眼儿的马口铁钉住,上面再加一个和圆洞吻合的杠杆状榆木柱组成,将特制的饸饹床子置于滚沸的热锅上,将三合面的硬面团放入饸饹床的圆洞中,用力一压,细细的面条状饸饹就会落入滚沸的开水中飘浮起来,落下两个开,再用柳条苕篱捞出装入大瓦盆中,再加适量冷水,就可以上桌了,捞上一大碗,吃时加入用榆钱、腊肉及农家大酱炒制的卤子,风味独特,我总结的特点是香、滑、嫩、软,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时节,吃这种吃食儿,用实话来说,真是贼香贼香的。
秋季的饭包,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小吃,经济实惠,也不复杂,就地取材,先焖一锅白脸的高梁米干饭,摘一些大白菜叶,再摘一把带叶的秋葱和秋香菜洗净备用,把高梁米干饭捞好,打一碗农村大酱,放一张大桌子,上面垫一张锅帘,然后把菜叶平铺在锅帘上,在上面抹一层大酱, 均匀地撒些撕碎的葱丝和香菜,取一勺干饭放在菜叶上包好,拿在手里就可以吃了,咬一口,清香适口,菜包这吃食儿,人人吃得起,材料不繁杂,也不耗时间,不用洗碗涮筷,真是不错的吃食儿。可惜的是农村的白菜叶不常有,又不能长时保鲜,所以吃时就倍感亲切。
冬季的牛犊汤,每年总会有欠苗的零星地块,种别的又误了农时,于是就种了荞麦,这种作物不高产,用它做的牛犊汤又好吃得很,所以至今不忘。新收的荞麦脱粒后去面场搅成面粉,出来的主料是荞麦面,附料就是做枕头芯的荞麦皮了,把荞麦面用冷水和成硬面团,放在案板上擀成三毫米厚的薄皮,撒生面折叠,然后码刀切成边长二厘米的菱形小面片,再用大铁锅烧开一大锅水,将面片倒入锅中煮熟,另用一个大瓦盆,放入擀成粉沫的芝麻和精盐,加入半盆烧好的开水调匀,最后将煮熟的荞麦面片淘入大瓦盆中,用勺子把面片和汤搅拌均匀即可,此汤只需荞面、芝麻、盐即可,无需其他调配料,要说明的是最好用农家的大井水,大铁锅,大瓦盆,只有这样,才能不走风味,这样的牛犊汤热呼啦啦的一端上桌,一家老小各自抄勺盛上一大粗瓷碗,不需其他东西佐餐,伴着心满意足的呼噜声,满屋香气萦绕,冬季,窗外雪花纷飞,一家老小,有说有笑,吃得热汗淋漓,真是不错,牛犊汤所耗之物比较金贵,吃牛犊汤对于不太富裕的农家实在是不可多求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