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莫等闲(1 / 2)
王家的日常早餐无非汤菜和蒸馍,怕亏待了巧姐,刘氏单为她和刘姥姥各打了一个荷包蛋。
吃饭时,巧姐见自己碗里的只与刘姥姥一样,与别人不同,便不肯吃那荷包蛋,主动让给了王狗儿,“伯伯,这个给你吃。”
“你吃了吧,以后既成了一家人,免不了和大伙一样。”
王狗儿说这话面无表情,巧姐执意不肯吃荷包蛋,自己和板儿、青儿吃一样饭食。
“巧哥儿,庄户人家不比府上舒坦,土炕硬席,昨晚可睡得安稳?”
刘姥姥关心巧姐,巧姐点头,青儿却透露巧姐昨晚偷泣到半夜未睡。
“已经是万幸了,你且不必过于哀伤,该哀伤的是我们,苦日子在后头呢。”
王狗儿冷冷地抛出这样一句话,巧姐住筷,愣愣地看着刘姥姥。
“姑爷用不着拿话敲打,大不了豁出我这把老骨头,把债领了,原是你们怎样还是怎样,巧姐是我领回来的,所有的债都是我的,不用你们担承。”
“娘这是说的什么话,一家人怎么就生分了,都是板儿他爹多事,大清早的吃个饭也让人心堵,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路走绝了的,原是自己不中用,才惹出这是非,不用管他。”
刘氏说这话安慰刘姥姥,没给王狗儿好脸色,王狗儿听了心里不爽,一摔筷子站起身,“你们有章程,我倒要看看哪里去借芭蕉扇。”
王狗儿说完,赌气离席。
刘姥姥再没吃几口,也下了桌。
长辈说话,板儿、青儿和巧姐不敢插言,草草吃罢也散了去。
板儿离了席便到门庭房里翻来板斧,邀好伙伴石头一起上山砍柴。
石头也姓王,比板儿年小几月,身体结实,祖上做过禁军教头,有家传武学,平日里喜欢舞刀弄棒,练就一身好功夫,凭十个八个人不敢近身。
板儿和石头是从小一起玩的光腚娃娃,爬树掏鸟蛋,下河捉泥鳅,果园偷果,瓜地偷瓜,骑猪拽牛尾巴,欢乐事不少,糗事也一大堆。
长大了,板儿安静了不少,石头却依然逗比。
论学识聪明,石头不及板儿,论鬼点子馊主意,十个板儿爷也不及石头一个。
两人一静一动,秉性各异,却彼此好得不得了,石头认准板儿德善有主见,便甘愿随从,指哪打哪儿。
小时候,两人曾偷偷于山野之上抟土成堆,插上三根蒿草当香炷,仿那三国刘关张桃园结义叩首结拜为兄弟。
虽是儿时把戏,两人却始终心有灵犀,经常形影不离在一起。
今日板儿找他一起上山砍柴,石头十分兴奋,几月未见,昨日板儿回来,两人只是匆匆照面,未及尽兴。
现在有了机会,石头不住地问这问那,板儿也不隐瞒,说了贾府遭遇和解救巧姐原委,更说了路上见闻和昨夜之梦。
石头听罢板儿昨夜之梦,觉得稀奇,“莫不是征兆也未见得,你若有章程,我必随你。”
“我倒是没有现成的章程,但确不想这样惶惶度日,必得出去闯一闯,才不枉来世上一回,如若有你支持我,我便更有胆了。”
板儿向石头表明心计,石头跃跃欲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早想把天捅个窟窿,干就完了。”
说着,两人热血沸腾,相拥跪地,后又起身向苍天展臂高呼:“干就完了!干就完了!”
很快,两人各砍了一担柴,回到小王庄上,却没有直奔家门,而是去了私塾李老先生家中,将两担柴送给了袁家,这自然是板儿的主意。
小王庄私塾李老先生名李锐,字清风,早年曾在朝中做官,官至知州。
李老先生因一向清廉,爱民如子,屡被同僚挤兑,尤其应天知府贾雨村时常鸡蛋里挑骨头,李老先生看不惯官场倾轧,加之任上迎来送往捉襟见肘,便毅然告病辞官还乡,以私塾为业,敞门办学,凡十里八乡子弟,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入学,传道授业解惑。
李老先生有一子,名李昶,字兴邦,是年二十五岁,十六岁被推举秀才,受家父仕途之鉴,始终未参加科举,府上私塾由他平常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