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荀小梅(1 / 2)
荀小梅心里发苦,她知道唐黎安不是自己的女儿,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在荀小梅心里她一直都把唐黎安当做亲生女儿。
当年婆婆抱着孩子找她时,她心里也知道应该先报警。
但婆婆怀里不知是冻的还是饿的,小婴儿面色苍白,整个人都在发抖。
荀小梅怕孩子出事,拿出手机就想报警,但被婆婆制止了,让她先喂奶。
喂孩子的时候才听婆婆说,这孩子是个女娃娃,是她在空荡荡的病房里发现的,应该是被父母抛弃了。
荀小梅听婆婆说,心里直心疼。
她刚刚做妈妈,正是母爱泛滥的时候,一听婆婆那么说,心里更是心疼。
再加上荀小梅的原生家庭不好,因为是女孩,她从小就不受待见,兄妹四个,荀小梅排老二,上面一个大哥,下面一对双胞胎弟妹,只有她是被父母嫌弃的那个。
荀小梅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被爱的人,她的出生顶多就是父母嫌打胎贵,被迫留下来的。
从小到大一直在家干活这是常态,若不是因为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荀小梅想,她可能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家里又穷,父亲和大哥是劳动力每次都能吃的最饱,下面的弟弟妹妹还小也要吃饱饭才能好好长大。
至于她,若不是长大嫁人了,荀小梅都不知道原来吃饱饭是那个滋味,肚子里暖暖的。
荀小梅和唐建国两人是小学同学,他们村子那边只有一所小学,他们俩只是在不同的村子。
两个人交流并不多,关系也只是认识的程度,没过多久,念初三的荀小梅被家里人拉回家干活,两人也就没再见过了。
后来荀小梅成年了,家里不想养个吃闲饭的,经人介绍才嫁给了邻村的唐建国。
唐建国在家和荀小梅不一样。
唐建国是家中独子,下面只有一个妹妹。只不过唐建国的父亲早逝,兄妹俩是唐母张兰芝一个人拉扯大的。
家里虽不富裕,但还是供两个孩子上学,只是唐建国不争气,读完高中非闹着下学,张兰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管不住只得放弃。
唐建国去外地打工,进过厂,搬过砖,工资也都寄回家里,后来张兰芝想着孩子大了该成家了,就让他回了老家。
唐建国和荀小梅相看了一次就定下来了。
两人订婚后,一起出去打工,见得东西多了,荀小梅的性格也改了不少,不再唯唯诺诺的。
娘家那边要钱要东西,荀小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惯着,该骂骂,该砸东西砸东西,气的娘家人给断了关系。
荀小梅也不在乎,她本来就想摆脱原生家庭,也乐的断绝关系。
两人谈了几年,觉得年龄到了,就结婚了。
嫁给唐建国之后,她才过上不用为吃不饱饭而烦恼的日子,所以荀小梅觉得只要能吃饱饭,再苦再累她也不怕。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比在娘家好太多了。
张兰芝也不是个恶婆婆,对荀小梅虽然不像亲女儿那样,但也不差。
婆婆明理,丈夫听话,小姑子乖巧,荀小梅觉得结婚是她做过最好的决定。
原生家庭的不幸让荀小梅打心底怨恨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听到婆婆说婴儿是被抛弃的,她心里就更难受了。
所以在听到婆婆说要不然把孩子收养了的时候,荀小梅也只是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
婆媳两个也没耽搁,第二天去找了在工地上班的唐建国一商量,就买票回了老家青城。
回去前荀小梅也想着去医院看一下,会不会是误会,结果她刚到妇产科还没问了两句就被护士给撵走了。
后面她也就没往心里想了,安安心心回了老家。
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正是不好养活的时候,荀小梅也怕出事,尽心尽力的照顾着。
就这样,她一养就是三年。
孩子是她一点点奶大的,怎么就不能是她的孩子了。
荀小梅心里也难过,但她也知道自己一家当时的行为如果按严重的算,他们一家都是拐卖孩子的罪犯。
唐家没告他们一家已经是看在她们养活孩子三年的份上了。
荀小梅始终记得当时因为孩子找到了而喜极而泣的夫妻两人,感激的看着她的眼神。
当时荀小梅就在心里想∶这对夫妻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不在乎孩子是个女孩,他们会好好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