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越皇后华妃先点戏、就戏文二人起争论(2 / 2)
想到这里,皇后又转头看向了华妃。
华妃似乎是感觉到了皇后的眼神,也转头看向了皇后,皇后却在华妃转过来的瞬间,又看向了台上的《刘金定救驾》。华妃嗤笑一声:“皇后娘娘看着臣妾是做什么?”
皇后没有再转头看华妃,只是盯着台上的演员,微微笑着:“妹妹今日这身衣裳可真漂亮,赤金红宝的首饰,衬得妹妹你华贵大方,真的非常夺目啊。”皇后说到这里,才转头又看向了华妃。
华妃却是低眉一笑,右手轻轻抚过身上的织锦:“之前内务府换了姜忠敏来管,这内务府就做不出什么好东西了。没办法,臣妾我只好托哥哥在外面的珍宝斋赶制了这一身。前些日子拿来一瞧,这金线织得还是不够密。”
“那珍宝斋还说是十几位老师傅赶制出来的,结果只比内务府之前的,好那么一丁点。哎,白白花了我那么多银子,只能将就着戴戴了。”
在一旁的甄嬛内心只能轻叹一声,这华妃还真是对自家这些银子从哪来的,一点都不清楚啊。或者说,她应该清楚,只是不在意罢了。不然的话,能在皇后面前说出这种话来,真是不怕皇后在皇上面前参她年家一笔啊。
皇后听过,脸上的笑意都真诚了几分:“如此名贵,只怕是要价不菲吧。”
华妃一听皇后这说法,只以为皇后这是嫉妒,又小家子气。否则,怎么会对自己这件衣服说出,要价不菲这种酸话呢。又更加觉得做皇后也没什么好的,自己一个妃子可以穿这种华贵的衣服,而皇后却只能为了后宫开销,精打细算
因此,华妃脸上的神情更加倨傲起来:“其实只要东西好呢,银钱都还是次要的,皇后娘娘就是太过于精打细算了。”
皇后只是回道:“家大业大,不能不多问一句。”最好问出年羹尧这些脏钱从哪来的,一举拿下你年家。没了年家撑腰,华妃还能嚣张的起来吗。
华妃也是轻笑一声:“皇后娘娘放心,本宫宫里的花销就是再大,自有臣妾的娘家承担,花不着宫里的银钱。”
皇后便回道:“妹妹能有这份心体恤本宫,本宫很是欣慰。希望有华妃你做表率,后宫众多姐妹也能知道一针一线来之不易,若是不能做到开源,也可节流些许。”
甄嬛知道皇后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也该应下皇后的教诲。只是此时,在座的诸多嫔妃,一大半是甄嬛的人,一小半是华妃的,剩下的,也绝对不是皇后的人。因此,这句“多谢皇后娘娘教诲,臣妾受教。”众人喊得是稀稀拉拉,各自为营。
皇后瞬间脸色就难看了不少,只是他脸上依然还需保持着皇后的微笑,因此看上去也是分外僵硬。皇后心中不悦,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是语气不大好。
“好了,都起来吧。”
听到皇后这句话,接下来种妃嫔的“谢谢皇后娘娘。”反倒是异口同声了。这下,皇后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倒是华妃在一旁看得十分开心,等众妃嫔坐下以后,也是对台上的戏曲发表起了自己的看法:“说起这薛丁山征西,倒是不得不提起这樊梨花了。你说这樊梨花,千方百计地讨夫君喜欢,可是她夫君只真心喜欢别人,休了樊梨花三次。”
“本宫若是樊梨花,宁可下堂求去,总比眼睁睁看着夫君人在心不在的强。”
皇后眼睛一眯,华妃这就是说她不得皇上欢心,还不如让出正妻的位置。不过皇后倒是不在意,对一个永远不会有孩子的女人,有什么好说的呢。
因此,皇后只是笑道:“做得正妻,就要有容人的雅量,夫君再宠爱妾室也好,正妻就是正妻。即便是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三次,不也还是要三请樊梨花吗?不过,这薛丁山,倒是让我想起了最后薛丁山之死。”
“这出《薛丁山征西》里,薛丁山是被儿子连累,因此被武则天下令斩首。还有一出名叫《汾河湾》的戏,讲的是薛丁山的父亲,薛仁贵的事。这出戏里,薛丁山却是外出打雁,被薛仁贵一箭射死。”
“你说这两出戏里,一出是被自己的儿子连累,一出是自己杀了自己儿子。若是他们早知道会这样,还不如当初不要生儿子更好呢。”
你说我不配做正妻,那我也可以说你生儿子的事。你若是生了儿子,要么被儿子连累,要么就要被你儿子的父亲亲手杀了你儿子。可惜我说得这么明显,你华妃依旧听不明白,你说你可悲不可悲。
这一番话,倒是听得甄嬛眉头一挑。华妃的欢宜香里有麝香,之前那个孩子也是皇上亲手调的药杀死的,这两件事她都知道。只是,她这才知道,原来皇后也早就知道这两件事了。不然的话,怎么会特地提到薛丁山的死法。
不过这也不意外。皇后进王府进得早,华妃连纯元皇后都没见过,自然是来的很晚的。而后,华妃一直针对端贵妃,皇后不理会,也不帮端贵妃。再加上皇上太后都默认端贵妃无罪,更抬位份至贵妃。如此多信息,就是猜也能猜到,华妃的小产,十有八九是皇上授意了。
果然,华妃并不理解皇后的意思,眉头一皱:“皇后娘娘这话什么意思?该不是您年老色衰,皇嗣无望,就要骗的这后宫妃嫔都皇嗣无望吧。臣妾可是还年轻的很,相信,很快就会为宫中诞下一位皇子的。”
皇后极力忍住没有笑出声。
良久,皇后才开口回道:“不过是就戏论戏罢了。皇嗣乃皇家重中之重,若是妹妹你能诞下一位皇子,本宫也会很开心的。”说着,皇后脸上的笑更深了几分。
注1 《瑶台》一折戏:根据网络搜索的资料,搜索瑶台戏曲相关内容时,多是昆曲《南柯记·瑶台》一折,并没有涉及瑶台慈母之类的戏曲存在。根据《南柯记》相关资料,也有提到瑶台一折常在宫中演出的情况。原作者可能是假借瑶台一折的名字,编造出瑶台仙子之类的戏曲。
注2 《汾河湾》一出戏:《汾河湾》一出戏首演约在民国时期,作者并不是很了解戏曲,特别是清朝流行的昆曲,所以此处是为了剧情特别借用。个人设定:本书中,《汾河湾》首演于清朝。谢谢。
注释不占用正文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