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要钱?晋商有(1 / 2)
“辽东竟然如此富庶?”
梁储看到锦衣卫收集的数据,在内阁之中发出了震惊的感慨。
“但也苦寒。除了那些逐利的商贾,又有什么人能去?”
毛纪冷冷的说。
朱厚照的动作,越发在山东地主们头上踩钢丝了,一个不小心,跌下来,就看山东地主们怎么分食吧!
尤其是山东还有衍圣公!
东北绝大部分利益,衍圣公可是占据大头的。
“此言差矣。陛下说了,三亿亩辽东良田,哪怕一年只产一季,依旧能容纳两千万汉人!”
“两千万啊!大明如今遍地都是流民!若是有这辽东安置,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
梁储感慨着:“我是支持陛下尽快将辽东都司改为布政司。”
反正暂时不要祸害南方就行。
梁储的潜台词,让毛澄表示赞同:“为国辟疆,诚乃我辈职责,我也赞同。”
“我没意见。”蒋冕闷闷不言,他正在抓紧处理最近城内出现的商行报告。
顺天府递上来的,说是最近一段时间,五城兵马司加了柴薪木炭入城税,导致了木炭价格昂贵,很多平民不得不去就近买热水。
还有人宣扬谣言,说什么水中都是虫,长时间喝生冷水,会得病。
还发起了志愿实验挑战。
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口号和宣传标语,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但一查背后的人,全是皇帝的人,顺天府希望内阁劝谏管管。
蒋冕写上批语,发往镇国府,让朱厚照去看。
杨廷和人不在这里,他正在国子监陪皇帝看今年北直隶的录科。
……
此时的国子监。
杨廷和看着严嵩巡视桌案,又看了看好几个北直隶的读书人,正在奋笔疾书,不由得皱眉说:“陛下,这些学子中,本有不少人可为正科。今日去了录科,岂不是暴殄天物?”
“你又来了。”朱厚照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眼下三月十五,开始录科,诏杨廷和来看,结果这货五分钟就来一句可惜,十分钟再来一句暴殄天物,朱厚照都被弄烦道:“镇国府招录。顺天府的国子监生若是不堪一用,你觉得可惜,那就迁往南京吧。并且让他们去考南榜。”
“陛下!”杨廷和大惊道:“您……”
“行了!就这么决定了!”朱厚照一拍巴掌,突然觉得自己这个随口一提的办法很好,“往后北直隶国子监,就只收录科,南直隶的国子监就收正科。
同时修改国子监生科举的要求,凡是入监,北直隶的国子监可以考正科,就考北榜。但录科必须强制参与,最多给机会两次,两次连录科都考不中,一律发往南京国子监。
这些黜落生,一律自缴学费。每年十两银子就行。
同时官员荫补的子弟,可以选择在北京国子监还是南京国子监。
嗯……不错!不错!就这么干了!”
杨廷和张了张嘴,看着朱厚照喊来张德等内书房成员,快速润色,整理归纳制度细则。
半个小时后,朱厚照盖章,发为敕书,递给杨廷和。
“首辅看看!这样一来,一南一北,互不干扰,录科得补给北方人才行,不然北人怎么和南人比学习呢?朕可不想再来一场南北榜案。”
朱厚照看向杨廷和,帽子扣下来了。
录科最大的受益者,是底层读书人。
同时,能惠及的,就是北榜和中榜考生。
北方经济这些年不断发展,地方上读书人也开始多了。
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一直受到压制,尤其是晋商体系。
他们一直在扶持读书人当官,录科能解决掉正科录取少,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