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船坞的落成(1 / 2)
船坞,是指修造船用的坞式建筑物,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
船坞可分为干船坞、注水船坞和浮船坞三类。干船坞应用较多,一般所称的船坞即为干船坞。
船坞由最初的“船坑”发展演变而来,在有潮海岸,人们利用水位的涨落来升降船舶。
即在涨潮时将船舶引入一个三面围以土堤的“船坑”里,落潮时船舶即坐落在预置的支墩上,然后用围埝封闭缺口以进行修理工作,船舶出坑时,将围埝拆去,趁涨潮时出坑。
后来逐渐将土堤改为坞墙围埝改为坞门,利用水泵控制坞内水面的涨落,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干船坞。
当然,鲁斌是没有水泵的,所以只能利用旱雨两季的潮水水位差来使船只浮起来。
而且鲁斌连坞门也难以建造,主要原因是缺乏水泥等粘合剂,难以保证坞门的强度。
所以,鲁斌只能建一个一次性的坞门,类似农场水坝一样。
综上计划里是建造一个最原始的船坞,即三面围以土堤的“船坑”,不过可以用砖头进行加固。
……
———————————————
来到海湾的河口处,这边因为旱季的原因,虽然现在是平潮期,但河道水位已经很低了。
走在岸边礁石上,鲁斌需要在河口一侧寻找适合当作船坑的地点。
这个地址需要包含两个必要点:
一是旱季涨潮时不能淹没坞门,这样船坞里能保持相对干燥,方便船只的组装。
二是当雨季来临时,降雨量导致河道水位上升,船坑里至少能浮起船只。
经过反复观察,鲁斌终于在已经干枯的河床里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地方紧临河口。
应该是河道的一个支流,丰水季节小河的径流量增加,在这形成了一个小的冲积三角洲,这里是一个最大的河道岔口。
因为旱季的原因,河水在这里断流,河床裸露了出来,河床上几乎是沙地,挖掘起来会比较省力。
四周堤岸和下面的落差有接近一米高,堤岸上植被茂盛,这说明雨季河水确实是会从这里汇入海湾。
船的吃水线设计在1米以内,只要把“船坑”安排在河堤旁边,把河床再往下挖个一米,应该足够浮起船只了。
不过由于河床是沙地的原因,虽然比一般土壤容易挖掘,但是非常容易坍塌。